傅新
“轻轨正式参与城市客运,就要让老百姓都坐得起,哪怕一年亏损5000万元,也不能通过提高票价来减负。”这是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近日就轻轨票价问题作出的明确表态。据悉,重庆市第一条轻轨线于6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后,按每8公里2元制定起步价,之后每增加4公里加1元钱,全程票价为5元钱。
城市轻轨,是一项耗资惊人、成本畸高的建设项目,重庆市轻轨每公里造价高达2.3亿元,投入运营后,按照目前的票价,一年的运营亏损将高达5000万元。政府投入了那么多钱修建轻轨,不仅不营利,反而要不断地贴钱运营。重庆市政府甘愿做这种“亏本”的买卖,只是为了让“老百姓都坐得起”。这种经营城市、服务公众的“新”思路,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曾几何时,“市场化”似乎成了许多政府部门解决难题的“法宝”。“市场化”意味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意味着经济收益要高于投入成本,这原本没有什么大错,问题是,由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是不是也都要追求经济效益?如果重庆轻轨也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那么为了尽快收回巨额投资,轻轨票价可能要高达几十元。其实,重庆市有关方面也完全可以开个价格听证会之类,公布一个轻轨资金投入及运营成本的明细账,无须掺水,便可理直气壮大幅提高票价,并且可以很委屈地说,不提高票价便无法维持正常运转云云———这不正是许多城市、许多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收费标准所采用的方式吗?
可是,如果重庆市将轻轨票价提高到几十元,那么普通市民即使坐得起,恐怕也很少有人去坐,投资几十亿元建成的轻轨就会成为一种摆设,无法发挥作用,不仅每年的运营亏损要高于5000万元,老百姓还会骂娘。所以,聪明的重庆市政府没有按照“成本与收益”制定轻轨票价,没有按照“市场化”思路经营轻轨,而是在保证“老百姓都坐得起”的前提下,通过其他渠道(如发行轻轨纪念卡、房地产开发等)来弥补运营亏损。
其实,支持重庆市这样做的城市经营理念是,政府手里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修建轻轨投入的巨额资金取自全体市民,承担运营亏损的正是老百姓而非政府。既然如此,轻轨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就应该以服务百姓为宗旨,让更多百姓坐得起、愿意坐,让轻轨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就是对老百姓投资轻轨建设的最好回报。
相对如今许多城市、许多政府部门动辄提高公共服务收费而言,重庆市的轻轨票价彰显了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新”思路,彰显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许多公共服务就是要“亏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