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周婕 欧胜军
答辩“谢师宴”后还有毕业“谢师宴”,教师也感尴尬
一餐“谢师宴”,一个学生要付出100多元钱。不少家庭较困难的学生十分无奈,多次向本报反映这一情况。
近日广东各高校研究生都在忙着论文答辩,答辩之后的“谢师宴”也频频登场。中大研究生小邓称,现在研究生论文答辩“谢师宴”已成学校惯例,每人至少100多元,甚至要几百元,虽然自己经济困难,但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也没有办法。
学生均摊百元大银
记者近日对答辩“谢师宴”进行了进一步调查。中大金融学的小曾告诉记者,一般是同一批答辩的同学凑钱请参加答辩的老师吃饭,由于学生也没有多少钱,一般饭店的档次也不高,每人凑100多元就行了。
哲学系一名女同学刚刚答辩完走出答辩室,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论文算过了,但是接下来要请老师吃饭,大约六七个同学一起请十七八位老师吃饭。他们系研究生经费每人有1000元,但不包括请老师吃饭这些钱。
如果能够和同学均摊,经济压力相对小一些。但有些同学没这么“幸运”。人文学院研究生阿辉,全系同时毕业的只有他一人。虽然点菜时尽量简单,但还是一下子花了五六百元,家在北方的他经济并不宽裕,临毕业了还要向家里要钱,记者和他说起这件事时,他一脸的无奈。
“谢师宴”已经约定俗成,暨大管院的研究生小朱说,他们系每位学生交1000元答辩费,内含120元请老师吃饭的餐费,也就是说,请答辩老师吃饭是系里早就安排好的。
广东高校普遍存在
据一位教授讲,研究生答辩之后请老师吃饭,这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这几年越来越普遍。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暨大、中大、华工、华师、广工、广大等高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还会另外单独请导师吃饭。
答辩“谢师宴”就是为了答谢老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出发点是好的。并且“谢师宴”都安排在答辩结束后,不存在以请吃饭“贿赂”老师的意思。但刚刚走出论文答辩室的中大研究生小黄说,再过不久,还有一场“毕业谢师宴”,那时候,大家都办完了各种手续,心情也好一些,和老师的交流会更顺畅。
老师感到进退两难
老师辛辛苦苦培养学生,学生知恩图报,请老师吃饭,并在吃饭时相互交流增进情意,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件好事,一般学生也都表示了解。但是否感激老师就非要通过请客吃饭的方式,则许多学生存在异议。并且吃饭费用出处到底怎样,也值得进一步考虑。
这几天也正忙于给学生答辩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袁忠博士告诉记者,面对学生的宴请,其实作为老师也有些进退两难,他们知道学生没有收入,经济主要靠家庭供给。但中国历来就有请人吃饭表示感谢的传统,学生好意答谢老师,老师也不好拒绝。况且许多答辩老师是从校外请来的,答辩完之后也刚好到了吃饭时间,学生与老师一起吃饭显得十分自然。
袁博士认为,这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有不同的结果。论文答辩“谢师宴”存在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它是否能真正起到增进师生情意的作用;还有,学生出钱是否超过了他们的承受力。论文“谢师宴”应尽量简朴,或者宴请费用从其他途径来出,减轻学生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