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作为以大规模生产服装、鞋和玩具闻名的国家,中国在高端产品制造领域正迅速积累经验。不过,虽然中国制造的奢侈品越来越多,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奢侈品品牌总是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来自亚洲的奢侈品品牌现在还不可想象。而且顶级的奢侈品品牌也不可能放在亚洲生产,因为“中国消费者不会去买‘中国制造’的古姿产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生产不出和欧洲一样质量的产品,而是因为许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在体会一种欧洲的生活方式。对于奢侈品而言,品质只是一个基本条件,制造地点和历史往往赋予了奢侈品更多的涵义。
巴黎春天的CEO瑟奇·文伯格表示,即使中国的制造水平能够制造同样品质的产品,巴黎春天也不会把旗下古奇公司的生产移到那里,因为“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如果只为了增加利润就把生产移至低价劳动力市场,那会毁了这个品牌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抱有同样的看法,很多奢侈品品牌为了增加利润,已经将产品转移到亚洲生产。在过去五年中,美国知名皮具制造商考奇(Coach)就已经将全部生产放在低价劳动力市场,利润率也从55%升至71%。
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亚洲也能生产出和欧洲一样品质的产品,结果却颇具讽刺意味,许多中国人跑到意大利花了大把钞票购买的昂贵品牌皮鞋,很可能就是在中国内地制造的,或者是由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制造的。
奢侈品与奢侈品牌
能制造奢侈品是一回事,能产生一个奢侈品牌则是另外一个概念。至少就目前来看,亚洲的奢侈品品牌还凤毛麟角,即便是日本的一些奢侈品品牌,也往往是在欧洲设计和生产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全部,奢侈品品牌背后的一些元素确实是亚洲市场所缺少的,比如原创性的设计思想,以及赋予这个品牌想像力的历史感和品牌所代表的国家形象。
以时装业为例,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成衣生产商,但缺少全球的奢侈品品牌,中国的时尚设计师也未能在国际时装界占据主导地位。
时尚杂志《Wow》的新加坡出版商康艾德说,中国设计师如今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在国外造成影响,他们需要一个鲜明的民族形象,但在国内却很少有人会接受这种民族特色,虽然在戛纳电影节等西方大型活动中可以看见章子怡等女演员身着传统的紧身无袖丝绸旗袍,但她们在家是不会这么穿的,她们很可能会选择迪奥或者夏奈儿。
目前,中国的富人阶层之所以对西方的奢侈品品牌趋之若鹜是因为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
打造中国的奢侈品品牌
中国的制造商往往着眼于短期,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他们不愿投入建立一个品牌所需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快速回报。
不过,国际奢侈品管理咨询公司总裁麦禧德(Denis Morisset)乐观地表示,20年后在奢侈品王国的中央——巴黎也会看到中国的奢侈品品牌。
但是他认为那些希望打造中国奢侈品品牌的投资者在品牌发展的最初阶段也许并不会选择自己的国家。原因有四点,他分析说:“第一,中国市场已经充斥着大量的国外品牌;第二,中国各个阶层的消费群体已被本地和外来的经营者占据;第三,中国的准奢侈品的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第四,国外的准奢侈品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机遇。”
重要的是,中国要发展奢侈品品牌必须先要打造一个国际品牌,因为“一个顶级的奢侈品品牌必须是一个享誉国际的品牌”,而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就更不用说奢侈品品牌了。
中国最有可能出现奢侈品品牌的领域是白酒市场和卷烟市场,白酒与香烟,都是具备道具性价值的产品,这与奢侈品本身应该具有的性质非常符合。而且中国的消费者对于中国烟酒的认可度比外国烟酒的认可度要高很多。但目前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奢侈品品牌比较欠缺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推广。虽然每一个品牌都有很长的历史和很多故事,但这些品牌厂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奢侈品品牌往往将自己的品牌和一种文化联系在一起,经常赞助一些文化活动。在上海博物馆,卡地亚就赞助了一个名为“卡地亚的艺术世界”的文化展,展示了一批异常精美的艺术和工艺品,显示出卡地亚与中国之间的历史纽带,以及与奢侈品领域有关的西方贵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