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逃往何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4:57 《财经时报》 | ||||||||
798工厂艺术区,在被商业一点点入侵,迫使艺术家迁出,艺术家的掉队,使艺术市场命运再次成为大众话题 □本报见习记者 陈家坪 两年来,有关798艺术区拆迁的纷争不断,压迫着在这里租住的艺术家,去年香港地产
艺术家被商业追逐 关注798工厂艺术区的人们,一定会记得2002年2月入驻798工厂的美国人罗伯特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的话:“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会有很多厂区仓库留空,时间长了,那里房租便宜,就会进来一些文化人和艺术家,他们进来以后这里就慢慢火起来,就成为一个时尚区,然后慢慢企业也进来了,然后这个地方的地价就会变成城市里最贵的,艺术家就只好再去找新的地方居留。”这个798工厂艺术区的开拓者,可谓是为寻租来在这儿的艺术家道出了他们的寓言。 798工厂艺术区的出现,对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在他们的精神记忆里,还留有对圆明园艺术家村的神往。正在写作记录这段历史的当代艺术评论家杨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圆明园艺术家村和798工厂艺术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没有商业。最后溃散了,有的艺术家去宋庄聚集,也许是有些商业了,但没有市场。现在好了,798工厂艺术区正在成为一个艺术市场。 关于艺术家悄然撤离798工厂的报道,不管是否完全属实,艺术家被商业追逐的现象迟早是会出现的。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798工厂艺术区不像最初那般单纯了,很多艺术家不是做了经理人、艺术总监,也是做了艺术的操作者。艺术家高强向记者表示,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一定就非要在798工厂艺术区才能创作艺术作品,尤其对于从事版画那样的艺术家来说,这个地方的喧闹还会影响到他内心所需要的安宁。但对于做观念的艺术家来说,这个地方交流上的便利确实是非常好的。他表明自己在这儿呆着只是阶段性的生活,适当的时候会主动离开。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圆明园艺术村演变到今天的798工厂艺术区,用行为艺术家仓鑫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完成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历程。目前,798工厂艺术区给予人们的亮点,一是艺术氛围,二是时尚氛围,真正融入了北京人的文化生活。有人称:来北京去了长城、故宫,而没有去798工厂艺术区,就算是没有去过北京。 作品无奈流失 798工厂艺术区是拆迁还是保留,呼声一直飘摇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新锐艺术计划于去年年底入驻进来。投资者高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经理人,他毫不隐讳自己投资进来是要赢利的。用于房租、装修,策划艺术展览活动和艺术作品收藏,至今,他已投入上百万元人民币。当记者问到在他手里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标价时,他说这是商业秘密,不便相告。并且艺术是无价之宝。他十分看好这个市场,已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不少国家的收藏机构、收藏家、画廊老板跟他成交过生意。他十分痛心由于国内艺术市场的缺失,很多当代艺术作品为外国商人收藏去了,现在得出高价去买回来。 高巍认为,艺术家不可能自己去卖他的作品,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记者问:“什么是优秀的作品?”高巍的意见是拿去市场衡量,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最值钱的。当然,不值钱的也并非就一定不是优秀的作品。目前,他们这个艺术机构更多的工作还是在做艺术推广活动。也许,即便是有了一个艺术市场,对于新介入者还得有一个自我的市场培育过程。因此,他特别希望政府能帮助798工厂艺术区,把管理完善起来,继续健康稳步地发展。 目前,来798工厂艺术区搞当代艺术展是不收费的,双方讲究的是情投意合。来参观的人也不用花一分钱。据艺术家徐勇介绍,活跃在这儿的艺术家大多比较成功,有的是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一件作品卖几万美金。 这里曾经举办过法国摩西时装发布会、意大利DIOR时装发布会。欧米茄表在这里搞产品发布时投入了300多万元,嘉宾如云,辛迪·克劳馥、陈逸飞夫妇、任贤齐、杨紫琼等名人都出席了。“八十坐”开业半年,就举办了8次大型商业活动,服务生是和五星级饭店合作,最多时前后服务人员有60多人。但这里绝不是常规的商业环境。 近来,有人到这儿就是专门租空房的,并且不择手段去获取,拿过手来稍作装修便高价出租给新来的艺术家。房价人为地看涨。 艺术生态失衡 理想、梦幻、利益与投机同时在这儿交集。但798工厂艺术区的元老级人物黄锐,觉得这儿是一个新型的社区形态。行为艺术家仓鑫也地认为:这儿是当代艺术和社会产生互动以后形成的一种生态平衡。 卢杰是做艺术市场比较早的人。他骄傲地说:“我比798大多了,我策划的空间叫长征空间。”他对798工厂艺术区没有依赖的意思,如果这儿拆迁了,是这个区域失去了他,而获得他的将是别的区域。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它文化自身精神的符号,艺术与商业并存的798工厂艺术区是从下而上生长出来的,无疑是呈现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特征。我们时代的小资生活、实验艺术、个性化的工作室、商业的操作方式全都展示在了这儿。许多活动在这儿的人都同时做几种事,既是艺术的,也有商业的;这儿的空间也是这样,既是前卫的艺术展览,也有商业发布会。 798工厂艺术区,在被商业一点点入侵,迫使艺术家迁出,艺术家的掉队,使艺术市场命运再次成为大众话题。 商业时代的尴尬 □舒阳 798工厂艺术区随着租金上涨和拆除可能性未排除,其风险已经初露端倪。 目前,艺术区的租金已经由过去的6、7毛钱提高到了1块5左右,这就意味着作为独立艺术家工作室的空间将面临最明显的经济压力。艺术区因艺术家的参与而兴起,但是随着租金的提升,最先被挤出艺术区的可能也是艺术家。美国纽约的苏荷区就是一个先例。 苏荷区在艺术家进驻前,是一个租金低廉的普通街区。随着艺术家的进驻,这个区域吸引来越来越多的画廊和品牌店,成为纽约昂贵的画廊区和时尚消费区,艺术家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租金被迫迁出该区。大山子艺术区如果不能采取对驻区艺术家的保护措施,也将重蹈纽约苏荷区的覆辙。艺术家当然总会在城市里找到相对廉价的空间,但是大山子艺术区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个苏荷,还有赖于中国整体艺术市场机制的建立。 只有一片艺术区,是无法支撑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产业的,还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一些政策倾斜来扶持,以及博物馆收藏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介入。在英国伦敦,旅游人数最多的地方是"泰特现代美术馆",可见中国的艺术产业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目前在离大山子艺术区约两站地远的草场地,在原来CAAW艺术文件仓库的附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由艺术空间组成的"北京艺术东区"。在稍远的莱广营东路的费家村、索家村,也出现了大批艺术家工作室和一些艺术空间。加之早先在北京通州区聚集的大量当代艺术家和宋庄镇几个村庄形成的画家村落,北京基本形成了以东部为主的大型当代艺术群落。 除北京外,上海、昆明、成都、广州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当代艺术群落。北京艺术区的发展和政府的角色,也许会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也许大山子艺术区的命运,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事件回放 798的前身为一家无线电器材厂。2002年2月,随着艺术家的租用,形成艺术社区。后香港七星集团获得开发权。2003年4月,摄影家徐勇在艺术区发起举办“再造798”活动,活动当天,各家艺术机构都在自己的空间内办展览,现场观众达两三千人。七星集团和艺术区的矛盾因此开始,七星集团认为,艺术家只是房客,无权再造“798”。 2004年4月,艺术区定于下旬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大山子艺术节”。消息发布不久,七星集团就表示反对,理由是举办艺术节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艺术区迅速作出修改,把“第一届北京大山子国际艺术节”改为“2004大山子艺术区展示活动”。双方矛盾一度白热化。 艺术家最早一批与七星集团签订的租赁合同大多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租金为每平米每天0.5元、0.6元、0.8元不等。后租金涨到每平米每天1.20元。现最高已涨至每平米每天5.00元。此举导致一批艺术家撤离。 纽约苏荷区 苏荷区座落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西南端,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 20世纪30年代,苏荷区那些空间大、租金便宜的闲置仓库、厂房,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纷纷租用。 1960年,纽约市通过了在苏荷区修筑一条高速公路的方案,苏荷区许多人文景观即将消失。苏荷区当地的居民,尤其是艺术家们强烈反对。 纽约市政府与规划、立法部门对这个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旧城改造,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法规。 由于规定不能破坏楼房的外在面貌,改造的只是其内部的设施。因此,艺术家们只在室内的装修与陈设上赋予了旧房以 “超现实主义风格”。先是吸引了文化交流中心、画廊等艺术机构,再聚集商业产业如餐饮、服务业,渐渐兴起娱乐业,最终带动当地房地产业热,房租开始与曼哈顿岛一般公寓的房租比肩,成为有品位的中产阶级喜爱的时髦之地。至此,纽约的苏荷区从艺术中心,演变成了昂贵的商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