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也理财-生活 > 正文
 

心灵无处栖息 谁来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5:33 法制日报

  上亿农民工身在城市,心灵却无处栖息。他们的精神,始终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徘徊;他们的文化,几乎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他们的生活,几近成为没有芳草的荒漠———关注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近60%的农民工对目前自己的文化生活“不满意”“很不满意”,在为之辛劳工作的城市里,当城里人在信息高速路上享受多彩文化生活的时候,能看看电视、电影却成为这些农民工深切的渴望。

  在这项涉及87名不同行业的农民工的调查问卷中,只有25人对目前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很不满意”的有52人,占59.7%。

  不满意的原因是显然的,这些农民工有80%的人在下工以后的生活就是“睡觉”和“聊天”,蜗居在狭小的“工棚”里,外面城市的丰富多彩似乎与他们无关。

  在调查中,这些农民工对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几乎每个农民工都希望能到电影院里看看电影、晚上能看看电视,还有的人甚至希望上免费的夜校,学习一些科学致富的手段。

  有一些农民工在调查时“大胆”地表露出一种憧憬:你们城里人如果能把不要的书、淘汰的电视机给我们看看就好了。

  一本书都没有的农民工占四成

  据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逐渐成为词语的今天,农民工也有书看、也在学习吗?新华社记者日前进行的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四成农民工竟然连一本书都没有。

  在8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35名农民工表示自己“一本书都没有”,占总数的40.2%,另外有30人表示自己的书在“5本以下”,只有22人说自己的书在“5本以上”。

  在北京浩洋大厦工地务工的李世海想了半天,终于想起自己有一本书,“书我有一本,是《射雕英雄传》!”就是这么一本书,竟然成了他所住“工棚”的宝贝,“其他的人,尤其是岁数大点的,就没见他们有书、看过书。”

  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匮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忧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说,我们经常说文化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不应该成为一句简单的口号。我们要问“最广大人民群众是谁?”,占中国人口近十分之一的农民工,无疑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重要群体。

  “活跃和繁荣农民工文化生活不是一次简单的‘送温暖’活动,而是一项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现代化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张新建说。

  八成农民工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

  据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北京进行的调查问卷表明,80%的农民工收工后的时光主要是靠“睡觉”和“闲聊”来打发。

  这次调查共收回问卷91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在这87名受访者中,高中以上学历的17人,43人是初中毕业,22人小学毕业,还有5人是文盲,从事职业包括建筑工、餐馆服务员、保姆、保安等。

  “睡觉、聊天来打发时间,一是因为工作太累,二是没钱去玩。”43岁的河南籍地基工赵仲嘉正在位于西单附近的“安福大厦”工地打地基,近几天频繁的加班等强负荷的劳动让他一脸疲惫。

  调查显示,47%的受访民工说自己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不到10%的人表示每天工作“8小时以内”。

  和北京很多正在开工的建筑工地一样,安福大厦工地也没有报栏、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民工工棚里没有电视机甚至没有一本书。87名受访民工中,61人说“工地或宿舍没有报栏”,其中53人说在工地“没有见过报纸”。另外,80%的人说“工地或宿舍根本没有体育设施”,近90%的人说工地没有提供“阅览室”和“棋牌室”。

  “城市应该给予农民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说,“这首先要保证农民工能按时拿到工资、减轻劳动强度。”

  王春光指出,新华社的调查以沉重的事实给政府以及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充实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农民工调查何时不再沉重?

  新华社记者孙承斌 田雨

  这是一次沉重的抽样调查———

  从2002年开始,新华社记者就力图走进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深入调查。在当年春节期间进行的“走进民工”报道中,我们沉痛地发现:用辛劳和汗水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农民工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尴尬的境地。

  2003年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聚焦农民工工资。当我们不停地向有关方面询问,究竟有多少农民工无法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时,得到的答复令人吃惊:没有一个部门、一个社会调查机构,能够给出明确说法。无奈之下,我们自己设计问卷、自己走进农民工中、自己做起抽样调查。

  调查得出的数据令人瞠目:72.5%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工资不同程度地遭到拖欠。

  2004年春节前,当我们围绕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进行采访时,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出现:仍然没有一个部门、一个社会机构,能告诉我们:究竟有多少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正常入学。于是,我们只好再次开始自己的抽样调查。结论同样触目惊心:近65%的农民工子女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58.4%的受访农民工的最大心愿,是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入学待遇”。

  连续4年关于农民工的报道,连续3次关于农民工境遇的抽样调查,让我们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认识一步步深化。虽然这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虽然席卷全国的“清欠风暴”让大多数农民工拿到了血汗钱,但采访、调查的经历,仍清醒地告诉我们:对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农民工,仍然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不能“作秀”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门闩紧插,铁锁把门,屋内空空,满是灰尘……北京东郊某建筑工地“职工活动室”的境况引人深思: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不容走过场。

  “职工活动室”检查走过场,引发笔者疑问:偶然到一个工地,就遇到了这样的“秀”,其他工地“作秀”成分有多少?职工活动室是为农民工提供的休闲场所,也是农民工应享有的一种权益。但让农民工充当应付检查的“活道具”,岂不变成了对农民工这种权益的践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各界和一些用工单位也结合实际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但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场所覆盖面不广,活动形式值得探讨,检查走过场和形式主义还突出存在。究其原因,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人们对农民工身份产生偏见甚至歧视,不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城市”成了空话;没有提供相关的法律、物质保障,使农民工文化生活难以维系;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监督手段单一,也使他们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得到改进解决。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但是用工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首先,各地各部门和用工单位要真正认识到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其次,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供相应物质保障刻不容缓。三是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四是要端正检查态度,改变监督手段,明察暗访相结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民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