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质量报告:市场上逾七成保健品违规宣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1:58 南方日报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最新报道,最近江苏查获了一起特大保健品制假案件。不法商家利用伟哥粉、干面粉混合制成假冒伪劣保健品,由于售价低廉,畅销全国17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118万多元。据了解,服用添加违禁成分的保健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健康。目前,卫生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清查假冒产品,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笔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场,未发现曝光产品,但市场上的保健品夸大宣传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的专家表示,目前保健品的质量低劣,宣传虚假、夸大成为该行业的两大问题,其中,超过七成的保健品宣传是不符合法律的。

  广州市场

  药店也分不清保健品功效?

  昨日,笔者走访了广州各大超市和药店,均未发现曝光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以

减肥类和抗疲劳的居多,但违规宣传的情况十分严重。

  记者在新港西路的一家“同×堂”的大型药店里发现,这里的保健食品有补血、补肾、减肥和抗疲劳等几大类。其中,一款产地为广州的“强×补肾胶囊”上标称“服用后一小时见效”等字样,并且对“肾亏、肾功能下降”等有“明显的疗效”。售货员当即告诉笔者,保健品虽不像药品,但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清肠茶,不仅清疏肠胃,对肠炎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不少保健品包装印刷不够规范,说是保健品,但看起来更像是药品。在番禺一家小药店里,售货员向笔者介绍了好几种补肾的药,其中一种名为“×肾”的保健品,外包装上有卫食准字,但在包装另一侧却有OTC的标志。

  采访中,大参林药店的一位保健品销售人员告诉笔者,现在的保健品,虽然产品名称不同,但只要是说到其功能,基本都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三大类。“大同小异,让消费者不知道该买哪种好,甚至连我们在向消费者推荐时,也不知道这些保健品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权威分析

  广告投入远大于质量投入

  笔者从中消协获悉,市场上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情况很严重。据中消协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前不久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占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擅自宣称产品具有治疗功能的占31.4%。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的专家透露,目前我国保健品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6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有实力投入研发的企业为数不多。“在保健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同时,商家很自然就选择利用广告效应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据统计,保健品行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30%以上。广告投入远大于质量投入,质量得不到保证。最近几年,

卫生部查处违法添加违禁药品并撤销其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就达14种,主要包括:减肥类食品违法添加芬氟拉明、麻黄素等药品;抗疲劳类保健食品违法添加枸橼酸西地拉非(伟哥的主要成分);促进生长发育的产品中违法添加生长激素等。

  对此,中国保健营养协会理事、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翁明辉副教授表示,目前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和低劣的质量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

  管理部门

  量化分级管理保健品行业

  对于保健品监管上的混乱现象,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坦言,管理体制不顺是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保健品的监管涉及部门接近20个,主要有8个部门,多头管理导致了管理没有力度,集中表现在审批以及研发、生产、流通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

  广州市食品监督局姚建明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广州“QQ瘦身泡腾片”等保健品频现质量问题,给该类产品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保健品领域里新科技、新概念层出不穷,监管的法律法规难以快速跟进,此外,广州又是全国保健食品主要生产流通地,能否很好地对这种产品进行监管,给药监部门提出了挑战。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张永胜则告诉笔者,针对这一情况,现在药监局对保健食品采取“经营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即把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按卫生许可和日常检查情况进行量化分级,并对不同的级别确定相应的检查频率,加强对高风险、信誉度低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

  张永胜说,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接手保健食品管理职能以来,先后对兴发市场、美博城、长江批发市场及清平市场、广东保健食品经营业户进行检查,查扣了多批违规化妆品及保健食品,有效净化了市场风气。“但不代表每一种保健品都是合法的,在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市民也要提高自己科学消费的意识。”

  本报记者 王小海 实习生 李华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