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消费者八问绿盛 牛肉干回炉重新加工事件待澄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16:27 温州晚报

  新闻回放

  10月16日,《中国质量报》发表《绿盛牛肉干退货回炉加工黑幕揭秘》的长篇报道,记者曹吉根、霍一夫披露,通过10个月的卧底调查发现,绿盛集团将超市撤柜的牛肉干回炉加工重新出售,成了永不过期的产品。引起温州消费者的关注。

  10月17日,我市大部分超市纷纷将“绿盛牛肉干”撤下货架。

  10月17日至19日,浙江省、杭州市质监局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对绿盛公司进行检查,并对11种产品抽样送检。

  10月19日,浙江省质监局主办、浙江省肉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绿盛集团公司保质期内牛肉制品再加工有关问题专家评估会”。专家评估组认为,“绿盛集团公司在严格执行产品回收制度的前提下,对于从流通领域回笼的在保质期内的本厂牛肉制品,对包装完整,并且产品检验合格,作为原料少量掺入加工‘绿盛牛肉丁’,工艺上是可行的,质量上是安全的”。对在保质期内的回笼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再利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杭州市质监局表示将请示国家质检总局答复。

  10月20日,调查处理小组发布通报。通报称:绿盛集团建立了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对仍在保质期内出厂日期超过6个月不到12个月的回笼产品,经检验合格后,用于重新加工制作“绿盛海鲜牛肉丁”,不涉及“农夫与海”和其他产品。

  本报讯许多关注“绿盛牛肉干回炉事件”的消费者致电本报《经济》版,表达他们的看法和疑问,希望本报《经济》版能披露有关真相或提供更多的信息。昨天,记者拨通了绿盛集团办公室,希望采访该集团总裁林东,该集团总裁助理告诉记者,林东有事外出,短时间不能回来,并且最近几天均有安排,没有接受采访计划。

  “那能否提供林总的手机,采访只要十几分钟即可”当记者提出该要求,总裁助理以不方便为由,一口回绝。

  本报记者根据消费者的有关来电,书面汇总了消费者关注的8个问题,发给绿盛集团及林东,请其答复。这8个问题是:

  (一)绿盛牛肉干回炉事件是否存在?绿盛集团称《绿盛牛肉干退货回炉加工黑幕揭秘》严重失实,记者昧着良心胡编乱造,夸大其词。我们想知道哪些是胡编,哪些是乱造的?

  (二)出厂日期已经超过6个月的牛肉干,回炉重新加工后,外包装保质期如何标识?还是一年吗?以后,这些产品会不会再次回炉?

  (三)绿盛集团在产品介绍中,有不少说明工艺制造及赞美自己产品的语句,但只字未提“牛肉干回笼重新加工”,你认为这和诚信企业的表现相符吗?

  (四)北京、上海有关部门曾多次检测出“绿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本月和上月,我省缙云县的两位消费者先后投诉称,食用绿盛牛肉干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该县消费者协会在本月20日为此发出了消费警示。这些是不是与回炉有关?

  (五)在“绿盛集团公司保质期内牛肉制品再加工有关问题专家评估会”上,专家评估组认为,绿盛牛肉干回笼重新加工,工艺上是可行的,质量上是安全的。专家的意见和杭州市质监局的通报,是不是就是质监部门依法作出的最终结论?

  (六)绿盛集团总裁林东说:去年12月23日,有人曾用一篇《绿盛涉嫌用死牛肉做牛肉干》新闻稿敲诈10万元的赞助费,因绿盛拒绝才导致今天回炉报道的出现?请问是谁要赞助费?与这次回炉事件报道的记者有关吗?

  (七)绿盛员工在食用这种回炉产品吗?

  (八)今后牛肉干回炉,是否还会在绿盛集团进行下去?

  该集团两位总裁助理回答个别问题。表示:撤柜的牛肉干回炉处理是确实存在;绿盛集团一直是一个对顾客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绿盛牛肉干是本人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以前是以后也是,希望媒体能够客观公正地来看待和报道。

  本报记者请他们向林东转达不少消费者的愿望:温州是绿盛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消费者希望得到合理、合情的答复。

  王若江 李琳/文

  对话“揭秘记者”

  昨天,本报记者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了《绿盛牛肉干退货回炉加工黑幕揭秘》的作者之一、中国质量报记者曹吉根。

  本报记者:好不容易才联系到你。

  曹吉根:这两天电话一直比较忙,这篇报道发表后,很多消费者和媒体朋友都给我们来电话,了解情况,同时他们对记者的安全十分担心,因为绿盛集团有人已经放言,如果破产,准备花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代价,绝不放过与这个报道有关的人。

  本报记者:绿盛集团发表声明,称你们报道是昧着良心胡编乱造,夸大其词。你们披露的信息准确吗?

  曹吉根:准确。我们对所报道的事实负责,并且我们手中有相应的证据。被报道对象对报道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与报社和作者交涉。但奇怪的是,绿盛公司至今未通过正当途径对报道内容提出异议,反而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恶意污蔑、诽谤记者,对此侵权行为,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诉诸法律。

  本报记者:绿盛集团总裁林东在《绿盛,我为你哭泣》一文中,提到去年12月23日,有人曾用一篇《绿盛涉嫌用死牛肉做牛肉干》新闻稿敲诈十万元的赞助费。你们知道这件事吗,这与你们有关吗?

  曹吉根:对于林东提到的所谓的拿死牛肉新闻稿敲诈一事,与我们无关,我们也毫不知情。他在这个时候说这件事,目的在于影射、抹黑记者,混淆视听。《绿盛牛肉干退货回炉加工黑幕揭秘》已披露,《中国质量报》去年12月两次发采访联系函给绿盛公司要求了解有关举报反映的质量问题等,但绿盛公司没有任何回应。除此以外,我们与林东以及绿盛公司没有任何往来,我们也不认识林东先生。

  本报记者:在省市质监部门召开的“专家评估会”上,专家评估组认为,绿盛牛肉干回笼重新加工,工艺上是可行的,质量上是安全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曹吉根:我们的报道主要告诉消费者一个事实,那就是“撤柜绿盛牛肉干回炉加工”。现在,质监部门和绿盛集团都认定这个基本的事实。我们报道并没有涉及绿盛牛肉干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我们相信消费者也会作出相应的判断。

  光荣历史与不良记录

  2001年至2002年,获得杭州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

  2002年、2003年,获得省“百家诚信企业”称号

  2003年,被评为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银奖;获得“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承诺单位”称号

  2004年,列为杭州上城区“重点骨干企业”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著名商标”、“杭州市名牌产品”

  本篇信息分别来自浙江在线、《中国食品质量报》、《每日经济新闻》、杭州上城网

  2005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规格为“40克/袋、批号2005.03.27”绿盛牛肉干,检出含有禁用的日落黄成分。

  2005年8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规格为“18克/袋,批号2005.05.02”绿盛牛肉干,因质检不合格遭下架处理。

  2005年,上海卫生部门公布抽查结果:规格为“181克/袋”的绿盛牛肉干,检测菌落总数实测值为标准值的6倍。

  2006年10月,缙云县消协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食用“75克/袋”绿盛牛肉糖粒时,要先看清是否霉变,千万不要食用变质的牛肉干而引起身体伤害。

  认识→林东

  瑞安人,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

  1993年,大学毕业后,向家里借了30万元,注册成立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果粒橙,但以失败告终。

  1995年,经历了3次较大失败经历的林东,经营牛肉干,结果还清了所有的欠款。

  2001年,林东修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5年12月,绿盛集团和天畅科技正式签署了战略结盟协议,创造了“牛肉干+网游”的合作模式,推出QQ能量枣等。该模式引起经济界的关注。当年绿盛公司宣布,销售额达到3.2亿元,

  获得荣誉:第七届杭州十大青年英才、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2006浙商创新大奖等。

  所崇拜的人:李嘉诚

  心愿:企业年销售额达百亿元,成为百年名企。

  认识→曹吉根

  《中国质量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

  199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99年,开始任《中国质量报》驻浙江记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为浙江质量事业鼓与呼。曾发表系列报道《跃上质量新高度》、《走在坚实的大道上》等,全面展示温州“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取得的成就。舆论监督报道有《丈夫造假政法委综治办主任亲自煽动抗法》、《个别乡镇干部纵容支持制假违法分子气焰嚣张》、《6月胎儿缘何死腹中上海泰洁公司遭加盟商投诉》、《甲醛含量超标6倍“环保材料”装出有毒房间》等。

  获得荣誉:有关报道多次获得《中国质量报》年度表彰等。

  所崇拜的人:范长江心愿:让消费者知道真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