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70万房款不翼而飞皆因中介假遗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7:15 北京晚报

  中介公司“帮忙”避税 假遗嘱弄飞70万房款

  从8月1日起二手房交易开始征收个税,黑白合同、假赠与等各种避税方式开始在二手房交易中蔓延。为了逃税,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竟背着业主为其开出“死亡证明”,房产由此“变”成了遗产,70万房款化为乌有。昨晚,北京21世纪不动产公司召开紧急发布会,披露了一家天津房地产公司违规冒用该公司商标,利用“假遗嘱”坑骗卖房人的事件,给北京购房者敲响了警钟。

  房产变“遗产”70万房款化为泡影

  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冯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转让一套

二手房,自己竟然被中介公司给“说”死了,不但从医院开出了“死亡证明”,自己在“弥留之际”,还自愿立下遗嘱,将房屋赠给了并不相识的“表妹”。而“操办”这一切的是天津一家
房地产
营销公司,目的就是为了逃税。

  冯女士准备将自己名下的一套私有住房出售,就在这家中介公司做了信息登记,这家公司为她联系到一个买主。4月1日,买卖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房屋售价为70万元,买方于4月30日将房款全部付清。5月10日,公司工作人员将买卖双方约到房管局当场签订了合同,并声称过户手续由他们去办理。6月8日,房屋过户手续全部办理完毕,新的房屋产权证变更为买主王女士。之后,冯女士找到这家公司领取房款,却被告知,房款已经被挪作其他用途,因为“房屋过户手续出现了问题”。

  冯女士事后得知,此套房屋过户手续被做了手脚,房屋买卖关系变成了遗赠关系。在河西区房管局档案室的《房屋产权变更材料》的底档里,卖主冯女士已经“因病去世”,而冯女士的“遗嘱”,声称冯女士与买主王女士是表姐妹关系,冯女士在弥留之际,自愿立下遗嘱,将自己的房屋赠与“表妹王女士”。

  转让变“遗赠”逃过6万余元税款

  好端端的一笔二手房交易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冯女士这套售价为70万元的房屋,在正常交易情况下,需要交纳5.5%的营业税、3%的

契税以及印花税、登记费等,计算下来,总税费超过6万元;如果房产变成“遗产”后,只需要交纳80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很显然,就是为了逃掉这6万余元的税款,冯女士无端地被“说”死了。拿不到房款的冯女士现在已经将当地房管局告上法庭,要求其将房产证重新变回自己的名字,理由很简单:自己还活着。而那位交了房款的王女士则由于交易出现问题,无法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房产。

  监管不足暴露制度漏洞

  对于自己当了被告,房管局肯定觉得自己冤,因为所有手续都齐全,没道理不给办过户。房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房管部门只能对程序性文件进行审查,而无法对文件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所以这事情与他们无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为了避税,已经有人开始办理假赠与,因为法律对于财产赠与方面没有限制,这为一些人逃避税收提供了可能。“这操作起来并不太难,因为办赠与,当事人要在公证部门公证,之后拿着公证材料到房管部门办理过户,两个部门各司其职,之间没有沟通和衔接,因此,避税很容易‘得逞’。”同样的道理,黑白合同之所以屡禁不止,也是因为它很容易蒙混过关。

  快评

  几年前,听说过活人替死人冒领退休金的事;而今,为了逃避几万元的税款,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竟被开出“死亡证明”。生死大事常被拿来与政策“开玩笑”,多少让政策的落实显出几分尴尬。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严谨的政策也难保没有漏洞,更何况有人挖空心思去“钻”呢,所以出了问题不能全怪政策制定的不够周全。但是,每次有政策执行不力时,听到最多的似乎总是“权限不够,相关部门缺乏沟通……”政策的漏洞多,而“补漏”的方法为啥却不见增多呢?

  本报记者洪燕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