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有抗食品报险:谁来抵御隐形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14:20 中国食品质量报

  □ 赵萌

  警惕祸从口入 “有抗食品”餐桌报险

  在上网浏览时随意点击《哗!这BB七种抗生素全耐药》这条新闻之后,家住北京朝阳区亮马桥附近某小区的准妈妈秦女士着实吓了一大跳。这篇前不久刊发在《羊城晚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报道称:一早产儿竟然对头孢、泰能、马斯平、复兴达等七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

  而广州市妇婴医院一项统计显示,在对出现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的十几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70%的宝宝对少则一种、多则数种的抗生素出现耐药性,发生耐药的人数和耐药程度,较过去明显增加,以致于近两年一些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对此有些“见怪不怪”。有关专家指出,新生儿耐药现象可能与准妈妈在孕期、孕前滥用抗生素有关,也可能和她们吃“有抗食品”有密切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自身和亲人的健康都越来越重视,不仅孕妇很讲究产前进补,每天都要吃鸡蛋,喝鸡汤、猪蹄汤和牛奶,很多人也都养成了“药补不如食补”的习惯,但这些食补原料的安全性却越来越令人担忧。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农畜养殖业的“恶性肿瘤”,随着存在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鱼、蛋、奶等“有抗食品”进入 市场,看不见的危险就这样通过餐桌转移,人体成了抗生素残留的“收容所”。

  抗生素残留在人体中积蓄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教授指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引起细菌耐药,而且耐药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会陷入“无抗生素可用”的境地,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不仅治疗的花费更多,还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它还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比如大量使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儿童会出现耳聋,成人则会影响肾脏;大量使用四环素会对成人造成肝脏损害,对儿童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而氯霉素的滥用极易损害人类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等等。据他介绍,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中国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随着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已经涉及到了人体的每一个生理系统。

  2004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此,2004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抗生素要凭处方购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滥用抗生素对身体不好,我们这些快要做妈妈的就更当心,根本不敢乱用药,怕对宝宝不利。”准妈妈秦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现在的孕妇一般都非常注意围产保健,感冒发烧都是尽量多喝水,即便出现炎症都是尽可能不用药,或者吃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对于怎么用抗生素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但饮食上控制可能由不得自己!”

  秦女士的邻居李阿姨也表示,她一直非常注重膳食营养,也有给老伴和孙子炖汤补养的习惯,买菜的时候也精挑细选,但现在却是越来越不放心了。“我以前听说过有人养鸡养鱼喂激素的,喂抗生素还是刚知道,以后可要小心了!”

  像李阿姨一样对“有抗食品”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人为数不少,而这正是“有抗食品”危害性的可怕之处。通常而言,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卫生状况和保质日期上,担心不洁食品和变质食品会导致“病从口入”,但却不了解,有些卫生达标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所谓“合格”食品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祸端。就某种意义而言,“有抗食品”的危害程度甚至猛于医药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针对后者国家已出台强制措施,消费者已有初步具有理性用药的意识,但“有抗食品”至今却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正成为潜移默化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无意识受害”、“被动受害”、“无奈受害”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的新问题。

  在2006年5月26日举办的“中国少年儿童食品科技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特别指出,“有抗食品”对儿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儿童的生殖、免疫、神经等系统正在快速发育中,新陈代谢要比成人快得多,从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质也多。专家建议,由于儿童不能独立选择食品家长一定要增加对儿童的保护意识避免“有抗食品”对儿童的危害,购买食品特别是乳、肉、蛋等畜产品时,不仅要选择品牌和生产厂家,还要留心是否包装上是否具有“无抗生素”的相关标识或解说。

  谁是“有抗食品”罪魁祸首 危机重重的“有抗食品”从何而来?

  “目前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动物身上大量使用抗菌素现象却成为监控盲区,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不容小视。”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

医院副院长孙诚谊表示,我国养殖业不法厂商或散户普遍大量使用抗生素、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人士也指出,养殖动物长时间地大量使用抗生素添加剂,会导致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患治疗病禽畜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由此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恶性循环之下,“有抗食品”就通过餐桌变身成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人体也成为抗生素残留“收容所”,耐药性不断增强。此外,长期食用这种“有抗食品”,可能会使一些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或明显变异的致病微生物直接传给人类,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对人类没有威胁的微生物也会让人感染致病,如果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流行就更为可怕。例如“禽流感”一旦发生“人传人”的现象,后果会不堪设想。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警钟长鸣。相关资料显示,只要是人类饲养的绝大部分动物都可能被喂养抗生素,不仅包括猪牛羊等畜类、鸡鸭鹅等禽类,还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在我国那些粗放型的畜牧养殖业中,用于治疗的抗生素剂量在不断加大,在动物饲料中普遍加入土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进行预防的现象也及其严重,实际上这也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

  “据我了解,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的量已远远超过人使用量的总和!”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如是判断。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研究员在第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也指出,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作为饲料添加剂来使用。

  为何抗生素在粗放型养殖业中几近泛滥成灾?这显然于养殖背后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据悉,在那些管理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中,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使动物抗病能力提高,还可让它吃的更少,长的更快,这无疑就会降低饲养成本。与此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监管力度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有抗食品”提供了生存土壤。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在药店需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抗生素,饲料厂、养殖厂或养殖户就能轻易批量购买。

  一面是利益的驱使,一面是监管的漏洞,有了市场需求,不少饲料厂就会积极主动地生产“有抗饲料”,而那些陷入“耐药性”恶性循环怪圈的养殖厂或养殖户,又不得不对生病的禽畜加大抗生素的用药剂量。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用于农畜身上的抗生素种类甚至已经超过人用抗生素种类。虽然各地的质量监督中心会不定期地进行抽检,但是由于我国养殖模式主要是“千家万户”式的分散饲养,也无法有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同时,那些杂牌饲料生产厂家在利益的驱使变得胆大妄为,生产的“有抗饲料”品种越来越多越杂,以致于那些国外可行的检验方法在国内却屡屡碰壁。

  评论人士认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可是利益背后所隐藏的健康危机,如果不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必将给整个畜牧产业,乃至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谁来抵御“隐形杀手”?

  不仅在中国问题突出,“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其严重危害性也引起了不少国家的重视。

  正是鉴于“有抗食品”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它们采取严厉的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据悉,瑞典于1986年成为首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1997年瑞典加入了欧盟,欧盟也执行了局部禁用阿伏霉素。紧接着,荷兰于1998年停止了以预防为目的地使用奥拉喹多,丹麦和瑞士则完全禁用AGP。其它国家的许多生产者对于抗生素实行了“商业性”禁用,并开始向市场销售保证“无抗”的肉和蛋。2003年欧盟监管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全面执行禁用AGP。在美国,已经有部分食品公司采取措施,禁止其供货商把抗生素用作生长促进剂。尽管美国政府并没有一项针对使用AGP的官方政策,但FDA已经就畜禽养殖业新型抗菌药(包括用作促生长目的的抗菌药)安全性评估提出了一项指导方针。另外,他们还进行研究并提供资源,以监测抗药性的出现,并尽可能地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基于出口的压力,泰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部分执行欧盟的AGP政策。

  爱尔兰Alltech生物技术中心研究人员Lode Nollet指出,欧盟及美国乃至更多的国家、地区对AGP的限制正来自于消费者的压力。他同时也指出,强制禁用AGP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没有真正的检测系统,或质量保证和可追溯性计划如GMP或HACCP(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要执行这一禁令也非常困难。

  而在我国,在“瘦肉精”引发中毒事件之后,2002年8月23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明确规定,对于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那些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犯罪活动给予依法惩处,根据罪行不同以非法经营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解释所附的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各种抗生素滤渣”也赫然现身其中。

  但通常而言,只有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时,食品安全事件才会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而“有抗食品”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相关不法养殖者和加工、销售者商很难受到相应法律制裁。

  “我们不能等到面对重大疫情而束手无策时才去亡羊补牢。”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陈重华认为,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虽然不是突发事件,没有像SARS那样的直接后果,但其危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比SARS严重。

  据悉,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批准发布了8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出台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73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等,其中部分标准对少数几种抗生素的残留作出规定。但这并未能有效阻止“有抗食品”在餐桌上的泛滥,进入农畜体内的抗生素种类也空前复杂繁多起来,上述标准显然已经无法涵盖成百上千种食品,不少原有标准已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如何才能成功抵御“有抗食品”这一“隐形杀手”入侵餐桌?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建议,我国应着手建立食品及药品安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系统,并尽快将动物使用抗菌素纳入监控体系,开发更多绿色安全的添加剂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建立完善的农村食品、药品物流系统。

  有关人士表示,当前应该加大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不仅是消费者要警惕“祸从口入”,畜牧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对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技术的培训,推广规范处方用药制度,通过开发出更多绿色、安全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从而确保养殖者的利益;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强对动物产品的监管,使“有抗食品”和“无抗食品”的价格有所差别,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养殖户主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抵御“隐形杀手”还必须对“有抗食品”规之以法,健全食品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体系,对动物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和产地追溯制,使畜牧产品的生产做到有法监督,对敢于乱用、滥用抗生素的养殖者以及“有抗食品”的生产、销售者都能依法惩处。

  对于时下举箸茫然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具备鉴别“有抗食品”的“火眼金睛”,往往只能无可奈何。如何避免消费者再度陷入如此尴尬境地?有关专家建议借鉴欧盟的做法,大力推行、严格执行农产品标识管理,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理性选择,保护消费者不被误导与欺骗。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有“无抗牛奶”、“无抗

蜂蜜”等具有相应标识的安全食品上市。与此同时,政府质量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市场终端的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并及时公示,并加大对违轨者的惩处力度。

  最新消息显示,本月(7月4日)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正式挂牌,“有抗食品”有望现出“原形”。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授权该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检测报告允许使用“CMA”标志,并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双重监督和指导,不断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公正、科学、准确。据了解,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掌握了农药残留等多方面的高效监测方法,当前正在进行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等新课题的分析和研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