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暗访 超市漏洞曝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5:09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见习记者 任翀)过期半个月的油面筋还摆在超市柜台上;冒着热气的“关东煮”完全敞开,营业员销售时从不佩戴手套、口罩;没有保质期、没有“QS”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也频频出现在正规超市中。昨天,市消保委通报了消费维权志愿者对超市卖场进行社会监督的情况,来自超市的食品安全漏洞一一曝光。 在昨天的会场上,几十件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依次排开:一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均
据市消保委统计,本次社会监督一共出动志愿者近120人次,暗访了54家超市卖场,包括大卖场、普通超市、便利店等多种经营场所。在监督过程中,志愿者一共买回70多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产品,其中食品标志不全、食品已过期、食品标志模糊等名列安全问题前三位。从问题发生情况看,大卖场和普通超市的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便利超市。市消保委由此指出,以上情况显然与经营者的管理强度相关,如果大卖场、普通超市能够像便利超市那样强化管理过程,就能避免问题食品上架。 此外,志愿者还提出,超市卖场的硬件不完善也为食品安全留下隐患。例如,部分超市卖场冷冻柜温度没有达到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温度要求,使得存放其中的冷冻食品出现软化现象,有加速变质的趋势;还有部分超市的散装食品柜台没有设置防尘罩,时有小飞虫飞入。至于便利超市内设置的串烧“关东煮”,也受到志愿者批评。他们提出,“关东煮”烧煮时间过长,可能出现汤汁变质的情况;而在展示和销售过程中,“关东煮”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难以保证质量。 市消保委表示,本次监督结果不同于以往职能部门的抽查,因为所有的调查均由普通消费者完成。作为维权志愿者,他们事先经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可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下一步,市消保委将把志愿者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超市大卖场,并在近期组织志愿者进行回访,利用消费者共同的力量来督促超市卖场补上食品安全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