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一周报道“家乐福咸鱼干爬满活蛆”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近日,家乐福向本报表示,今天将拟出一份针对“鱼干门”等系列事件的声明,由本报向其顾客及社会各界发布。
近日,家乐福北方区公共事务部经理尹庄前来本报,代表家乐福感谢本报帮忙监督家乐福的日常运营。本报出于对消费者和读者的尊重,希望家乐福能够就“鱼干门”等一系列
事件向广大消费者道歉,向举报的消费者致谢,并表明家乐福对整个事件的态度。尹庄就此表示,他们将于今天,向本报提供一份家乐福中国总部的官方声明,并对本报之前代表消费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近七成人表示不会再去家乐福购物。”这是腾讯网针对“家乐福鱼干门事件”所做的网络调查(简称网调)显示的数据。
截至昨天晚上8点54分,在腾讯网开展的关于“家乐福鱼干门事件”的问卷调查中,有25636名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再去家乐福超市购物,在被调查的总人数中占到了近七成。
据了解,在本报5月29日报道“家乐福鱼干柜爬满活蛆”当天,腾讯网便以“家乐福大跃进流年不利”为题,以专题页面的形式予以跟进,在网民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对于七成人表示不会再去家乐福购物,某业内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顾客不再去企业购买物品,就是对企业违法的成本惩罚。
昨天,长期关注消费者权益的邱宝昌律师也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近期一直在关注华夏时报“家乐福”系列报道的进展,并充分肯定了本报报道所作的监督对树立零售业的市场道德方面的帮助。
“我国的相关法律只是规定双倍赔偿,消费者买了几块钱的问题食品,超市最多也就赔个十几块,跨国企业根本不会在乎这么点赔偿费用。”邱律师表示,家乐福之所以在国内屡屡出事,首先是因为违法成本低廉,在国外一旦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企业一般都要受到很重的处罚,欧洲就有一家企业售卖过期面包而赔偿百万美元的案例。
邱律师表示:“现在只是出现小问题,但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因为售卖问题食品而引发大规模传染性疾病。”
大事评说
请从媒体监督中读出善意
从活蛆爬满咸鱼片,到虾皮上趴着苍蝇,上周家乐福北京店连续因卫生问题闪腰。“你们怕家乐福不死吗?”家乐福有关人士曾这样向本报发问。看来,他们显然没有读懂《华夏时报》为期一周的报道。
在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家乐福来回顾一下“鱼干门”事件。5月29日,“家乐福咸鱼生蛆”;5月30日,“售卖2007年面包”;当天,家乐福表示将对咸鱼干问题进行整改。事件至此,其实报道就该结束了。可是,我们获知的整改方案,仅仅是赔偿消费者和销毁问题咸鱼干——家乐福小瞧了自己,也小瞧了百姓饮食安全。
“这么大超市,媒体若想盯,哪天不出事?”是啊,正是因为它是大超市,正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百姓最大的信任,所以我们才会“吹毛求疵”。我们所关注的根本不是让人作呕的活蛆,而是滋养了活蛆的制度。
一家又一家的店纷纷曝出这样或那样的食品卫生问题,带蛆鱼干也就不再仅仅是偶然的个案。为此,我们的记者开始深入探访:家乐福的管理制度是否出现问题?探访的结果恰恰印证了我们的担心。
对民生新闻的关注,是本报的价值取向之所在,也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对“家乐福鱼干门”如是,对任何其他事件依然如是。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这个监督,其本质就是要传媒代表公众去质疑、查究、问责。
问责让混沌变得清晰。从“鱼干门”事件来看,清晰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消费者,对家乐福自身同样有帮助。假如,家乐福食品卫生问题现在病在肌肤,那么这次体检可以避免病移腠理;假如家乐福的食品卫生问题已经病在腠理,那么,这次体检可以避免病入膏肓。
一个知名品牌的诞生,对于经营者,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而一个知名的品牌对于公众,则是放心地消费。假如,家乐福能够切实地改善引发“鱼干门”事件的制度缺陷,那么他们就读懂了媒体监督的善意。
我们等待,家乐福今天能有一个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公众的声明。(李将健)
本报记者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