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杀人假药监管漏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0:58 天津日报 | |||||||||
生命代价换来的惨剧向执法部门敲响警钟 慎海雄 在对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事件彻查严究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警醒和反思:怎么才能不让“杀人假药”的悲剧重演!
首先,是不是有了一纸认证,就可以万事大吉?据媒体报道,“齐二药”为完成GMP认证,仅投入就高达3000万元。而在获得GMP的合法外衣之后,“齐二药”业主为追求利益,让60%的老职工下了岗,大量雇佣临时工。许多招聘的临时工既没学习,也没培训,他们对于药品原材料的使用也十分随意。而根据规定,参与药品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之后才能上岗。更为惊人的是,这家企业的一些检测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现原料有问题并上报,但最终还是被利欲熏心的管理者放行了。 如此一家药厂,居然生产着100多个“准”字号药品,还拿到了各级质量认证证书,难道我们的管理部门发了证书就能高枕无忧,可以让证书去“监管”那些无良商吗?试想,全国的4000多家通过GMP认证的药厂,如果还有任何一家像“齐二药”那样见利忘义,生产起假冒伪劣产品来;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依照原有的思路和管理方式加以对待,类似的悲剧怎能避免重演?此次假药事件毫不留情地揭示,如果监管不力,再严格的认证照样是白纸一张!甚至沦为替造假者为虎作伥的工具,为害更烈。 其次,是不是一家监管,其他部门就可作壁上观?随着市场管理体制的完善,如今各条线上都有明确的管理部门,这对于防止出现监管盲区、避免多头重复检查是有益的。但是,时下有的部门往往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对待市场监管中的问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且管理又往往不到位。这正是隐患酿成灾祸的导火索之一。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的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管理漏洞也暴露无遗。据联合调查组调查,江苏省泰兴化工总厂不属药品生产企业,也不生产“丙二醇”。该厂有关购进、销售“丙二醇”的行为,实质上均为犯罪嫌疑人王桂平使用该厂及江苏美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票据所为。该犯罪嫌疑人是用价格低得多的“二甘醇”冒充“丙二醇”,当地市场管理的混乱可见一斑。正是这样的土壤,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制售假冒伪劣的机会。其实,只要源头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强化了监管,这场灾祸就可能被制止。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惨剧,再次向我们的执法部门敲响了警钟———市场管理谁也不可缺位! 此外,在市场流通、医药采购乃至药品进入病房等环节的把关问题上,也有需要反思和完善之处。希望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积极排查隐患堵住漏洞。药品安全人命关天,“杀人假药”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了!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新华社上海5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