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立权威检测评判机构
晚报讯 有些功能饮料自称能迅速补充体液,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但添加多少是适宜的?能否达到功效?如何保证能被人体吸收……这些问题都没有权威答案,原因在于保健品没有一个权威检测评判机构。专家呼吁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信息网,逐步推广保健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
日前,中国保健协会通过历时近10个月,对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300多个地区、涉及2025家企业的2951个保健食品进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调查显示:有767个、超过总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且主要问题集中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假冒保健品批准文号、擅自篡改说明书、标签以及虚假广告等。
近日,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大队主持的一项《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显示,特别是市场上的壮阳类、减肥类、降糖、降压、降脂类等保健品,随意添加药物或药物衍生物等问题相对集中。
业内人士呼吁,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亟待建设、加强,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还可借鉴国外,要求生产者明确保健食品中各类成分数量、质量,明确保健食品成分构效、量效关系。同时,作为监管部门,还可积极配合有关机构,建立类似《药典》等行业相关的评判标准和标准工艺规范,并扶持建设一批保健食品质检中心。
记者 许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