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曝光台 > 正文
 

张莉: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是一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8:06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走中国创造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国自主创新的春天即将到来,中国创造的局面也指日可待……”近日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质量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张莉局长指出: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是三位一体的,就像阵地、旗帜和武装,我们一样都不能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才能真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就2004年以来我国自主品牌及品牌推进工作现状,张莉局长指出——

  我国

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现状不好。目前占全球10%的知名品牌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其中全球最著名的品牌比重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品牌以其背后蕴含的科技、技术、文化、道德、乃至宗教等因素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控制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2005年8月1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连续第五年推动全球品牌100强,美国品牌占据一半,中国企业一个都没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量位居第三,但是世界100个品牌中中国品牌几乎无名。在我们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的产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仅仅只占到外贸出口的2%。我国是最大的
纺织品
服装出口国,但是我们自有品牌的服装不到出口额的1%。这种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软肋。没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品牌,就不会成为经济的强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实施品牌的战略。

  张莉说,尽管几年来我们在品牌推进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较为关键的问题,配套政策尚未形成,我们还要从宏观的层面进行引导。再则,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国际品牌的压制,我国众多企业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还不够,不知道怎样培育和扶持品牌。

  张莉认为,市场环境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整顿和规范。这些问题是推进品牌战略起步阶段的问题,是中国前进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力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品牌建设的进程中必然会逐步得到解决和完善。”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已悄然进入了我们的国门、家门。身处硝烟弥漫竞争之列的中国企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做好民族品牌的自主技术创新是关键。中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张莉指出——

  首先,要在立足自主创新,推进品牌建设,走中国创造的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加大研发。要强化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也要强化中央企业的中坚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

  其次,要以创新为动力,获取市场的制高点,引导企业由产品型向自主品牌转换。

  再次,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品牌跨越。政府应当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方面大有作为。以政策为保障,全社会参与,营造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政府应有的行为:

  (1)要制定自主创新和发展战略。要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机遇,尽快制定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我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提升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的品牌战略,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份额,提出我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的指标,在产业选择上重点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品牌的形成。

  (2)要优化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国人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全民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3)要构建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对自主创新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要提供人才支撑。要建立健全品牌保护制度。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为名牌产品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加强国际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扫清障碍,向相关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增加财政性研发投入。

  张莉说,五中全会把品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了兴企创牌必由之路,在立足自主创新,推进品牌建设,走中国创造的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自主创新的春天即将到来,中国创造的局面也指日可待。

  作者::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