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记者叶静通讯员叶冠勇)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广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昨日“踢爆”去年来广州的十大消费陷阱,提醒市民小心中招。
促销:看似优惠实是圈套
一些餐饮、百货企业为招徕顾客,采取消费满一定数额即获现金券或优惠券等促销手法,但不说明这些优惠券的使用条件,待消费者要求兑现优惠时才发现有诸多限制。还有些商家以附送赠品的形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却暗中抬高价格,而且所送赠品大多是伪劣或“三无”产品。
燃气:无照气站搀杂使假
去年来,12315发现一些无照经营的地下燃气站假冒知名燃气公司之名,通过发派传单或低价倾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充气,然后采取掺杂掺假、短斤缺两等手段牟利。
维修:虚假宣传骗客上当
一些家电维修点在广告宣传单张中虚假宣传,夸大其规模和资质,自身的维修技术却不过关;或在维修过程中虚列修理项目乱收费、使用伪劣零配件或偷换原材料、原配件。
购房:货不对板定金难退
一些房产商或中介隐瞒房屋实际情况,待购房者交了定金或认购金后才发现房屋已抵押或房屋货不对板等。邬先生去年底就与某公司签订了房屋认购书,交了1万元定金。几天后到房管所查询才得知该房屋已抵押给银行。
短信:一回短信即被扣钱
部分通信服务运营商冒充机主的亲朋好友发送问候语,机主一回复就被扣费或自动定制某种短信服务。当消费者发现误入圈套时则要大费周折才能取消服务,甚至有消费者被扣了费还浑然不知。
培训:诱家长交高额学费
寒暑假期间,一些不法培训单位借英语班、作文班、电脑班、艺术班等培训班名义误导家长交纳材料费和培训费。李先生日前接到一张传单称有场免费“快乐儿童英语”专家演讲会。听完讲座后该公司的员工极力游说他“交5000多元就能让孩子在两年内熟练掌握英语”。谁知当他如期带孩子去上课时竟被告知5500元只是教材费,每月还要交210元学费。
中介:家政保姆合谋行骗
有一些家政公司与保姆合谋行骗:先由家政公司与雇主签订合同、提供保姆,合同写明雇主须试用保姆15天以上才能退换,且需交一定的中介费,这笔费用概不退还。接着保姆在试用期内以生病或家里出事等种种理由辞职不干,回到中介公司等待下一轮工作,中介公司则得到了中介费。
星探:骗取报名费后潜逃
一些广告公司利用青少年的“明星梦”心理,以提供拍广告机会或介绍进入模特行业为诱饵,与其签订合同,骗取报名费、签约费和形象推广费等,合同期内以“暂时没有适合的广告”为由推搪,待合同期满就携款潜逃。
装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12315发现,一些装修公司在包工包料的装修工程中采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等手法牟利。罗先生与某装修公司签定了家庭装修合同,但该公司施工合同上写明用的材料是18mm大芯板及9mm的夹板,但现场只有15mm的大芯板、6mm的夹板。
邮购:汇了款却收不到货
部分不法商家刊登虚假广告引诱异地消费者汇款低价购买手机、手提电脑等高档商品,消费者汇款后根本就收不到货品或者收到的货品货不对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