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大案纪实22:药贩子高价收购过期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50 深圳特区报 | |||||||||
22、药贩子“高价收购”过期药 2002年,河北省邯郸市宏宝药业将退货回厂的过期针剂“回炉”被曝光,这家药厂将过期针剂倒进盛有液体的大盆,让工人用扫帚不停搅拌,洗掉药瓶上的字迹。然后将洗去字迹的药瓶摆到太阳下晾晒,再送进车间打印上新的生产批号,重返市场销售。
经调查,这家企业对药品进行批号翻新的做法从1993年就开始了。这位捅“天机”的医药代理商说,一般来说,片剂、胶囊等口服药“回炉”比较多,注射剂则较少。因为注射剂一旦过期,液体常出现浑浊、沉淀,容易被发觉,同时,针剂生产批号印在玻璃容器表面,重换包装也比较麻烦。 还有一些企业则更加“高明”。2004年5月,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被媒体曝光,该企业在5月份生产的“驴胶补血颗粒”包装上打的却是7月,被发现时,数量已达5万件,且仍在继续生产。按照这位医药代理商的说法,“早产”是一种存在已久、也格外普遍的“聪明”做法,不易被发现。 杭州市药监局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一家药厂的仓库内存有好几百箱其他药厂的过期药品,怀疑是一些药厂在进行“过位”,也就是委托其他厂家或子公司帮自己“回炉”过期药。 事实上,类似案例在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已经出现。2003年11月媒体曝光,北京双鹤药业2003年1月份生产的“双鹤新速效感冒片”在9月份被陆续送到子公司江苏昆山双鹤。在昆山双鹤,员工把这些大半年前生产的药片从原来的包装里剥出来,换上新的包装和生产日期,┟淖鳌扒謇省保行谝蚕嘤Φ卮?004年变成了2005年。这是利用子公司“回炉”的做法。 2004年6月以来,许多哈尔滨市民发现在街头巷尾的电线杆、人行道板、站牌以及过街天桥等处都贴着各种药品回收广告,这个发现令他们十分不安。一位市民担忧地说:“连药品都能随便在街头买卖,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哪里还有保证?” 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和道里区的部分路段,发现“高价收药”广告随处可见,且大多张贴在人流密集的市场、商场、医院附近,这些广告犹如一块块难看的补丁,给过往行人造成视觉上的灾难。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香坊区珠江路、衡山路及道里区的部分路段,这些收药广告不仅在电线杆上随风飘舞,霸占着站牌的醒目位置,还盘踞着公园、人行道的地面,让过往行人避之惟恐不及。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利欲熏心的“药贩子”无视国家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目张胆地回收过期的、无生产批号的药品,然后转手倒卖给哈尔滨的周边县市或农村。 常年在哈医大二院附近溜达的孟大爷曾多次目睹药贩子的交易场景,并偷听过他们间的谈话。他告诉记者,这些药贩子一手托两家,这头从卖药者手里购药,那头再销到某个药店去。对回收的过期药和没有批号的药,他们一般都卖到农村或外县去,在那里他们都有固定的销售网点。 一名略为知情的医生对记者说,胆小的药贩子会把搞来的过期药和无批号药贴上新标签后再卖出去,胆大一些的则连伪装都免了,原封不动地销到农村去,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药价钱便宜,非常受那些买不到高价药农民的“欢迎”,而且农民用药知识缺乏,往往不知道什么样的药能用和不能用,即便吃出了事也往往想不到是用药不当惹出的祸。 回收药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有关医学专家指出,汹涌的药品回收暗流对百姓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不及时遏制,极有可能构成公共卫生事故的巨大隐患。 暗访中,不少药贩子对回收药的危害轻描淡写:“过期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疗效差一点,可以自己加大剂量嘛。药品没有生产批号是因为新药报批的手续太麻烦,药厂等不及先生产了,怎么能说疗效不行。” 哈尔滨某医院一位主治医师说,过期药的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西药还会发生化学变化,如同慢性毒药,尤其是用过期的针剂给人体注射的话,就更危险了。例如,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服用了过期的降血糖药物,剂量的不稳定最终将导致血糖的急剧升高或降低,从而诱发各种合并症,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没有获得生产批号的药品应视为假药,危害更大,由于药品质量和剂量没有丝毫保证,患者使用后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一位医学教授说:“某种意义上过期药和无批号药比阜阳劣质奶粉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如果成批量的过期药和无生产批号的药品集中流入某地,服用该药的患者极有可能出现集体中毒或死亡事件。由于药品流入地多为外地县市、偏远农村等,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缺乏医疗人才和检测设备,对突然发生的医疗卫生事件反应迟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2001年2月,四川省南充市查获一起非法制售假药逾200万元的大案。自1998年以来,涉案人母安勋、王洪太肆无忌惮地制售假药、过期失效药,销售给个体诊所、药贩和药店,甚至堂而皇之地摆到了市中心的镇卫生院。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将兽药撕去标签,贴上买来的人用药标签当作人药卖。 然而,当记者追踪采访这起制售假药案时发现,现有的法律和打假手段在一些方面对造假者显得无奈和无力,难怪老百姓对打假有了“假打”的印象,这其中的诸多“难处”,提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从法制建设角度探寻解决“假货越打越多”的路径。 下期11月15日,又有人举报:一个叫母安勋的人制售假药。阆中工商分局跟踪3天后,19日对保宁镇药品经销商母安勋住所、药品批发部和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