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中国人的钙都补到哪儿去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22:35 新浪财经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需要量最大的矿物质,绝大多数的钙存在骨骼和牙齿之中,参与构成人体的骨架,还有少量的钙游离在体内,参与诸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中。在2002年我国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发现,中国居民的缺钙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城乡居民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远远小于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天800毫克的标准膳食摄入量。补钙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补钙的方式多种多样

  缺钙是一种“病”,而补钙就得吃“药”,这是很多人的想法。目前市面上的钙剂品种繁多,主要有三大类:第一,无机钙类,如碳酸钙、氧化钙(活性钙)等。碳酸钙含钙量高,虽不溶于水,但可溶于胃酸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钙剂,不过吸收碳酸钙要消耗大量的胃酸并产生,会引起恶心、呃逆等不良反应。第二:有机钙类,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这两种钙剂的含钙量较低,口服效果不理想。第三:氨基酸钙类,如L-苏糖酸钙等。氨基酸钙剂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钙类,其补钙效果较好,但价格普遍偏贵,并不适合作长期补钙剂。不同的钙剂有不同的优缺点,使用钙剂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视自身情况而定。

  实际上,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补钙并不需要刻意的使用钙剂,适量阳光即可满足人对钙的大部分需要。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中含有7-脱氢胆固醇才会转化为维生素D,帮助小肠对钙质吸收。所以适当地晒晒太阳,可以有效地缓解缺钙的矛盾,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多接受阳光照射。由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衣服也会影响紫外线的通过,因此,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而且尽量不要把皮肤全部遮挡住,当然,也不能在烈日下暴晒,适当即可。

  补钙最经济和安全的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豆制品、虾米、海带、紫菜、海鱼、黑芝麻等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钙质,而奶制品的含钙量更高而且更容易吸收。牛奶的含钙量一般约为1毫克/毫升,每天喝上几瓶奶,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钙质,而诸如伊利高钙奶之类的特制奶品,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钙质,并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整体营养状况。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年耗奶量在100公斤左右,而中国人则是只是其1/10,差距一目了然。

  补钙必须攻守兼备

  近来,补钙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天天补钙却依然缺钙,钙都补到哪儿去了呢?事实上,补钙就像一张健康的战役,有进攻,也要有防守,既要补钙,也要保钙,把已经摄入人体的钙质吸收好,这样才不会让钙质白白流失。在补钙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

  问题一:户外运动少。运动有助于保持骨骼强壮,有益于钙剂和维生素D的吸收,户外运动少,会加速骨钙丢失,酿成多种疾病。如果每天能坚持快速步行、慢速跑步、做四肢腰部伸展运动,以及打

太极拳等,并接受阳光适度照射,补钙的效果将大为改观。

  问题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既能调节钙磷代谢,又促进小肠对它们的吸收,还能使钙沉积于骨骼中。适量的晒太阳可以产生大量的维生素D,可以满足人体的绝大部分需要,同时,对于怕晒黑的人们来说,一些专门为补钙而设计的奶制品中,如伊利高钙奶中,也添加了大量维生素D,能被人体更好的吸收。

  问题三:钙磷比例失调。磷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的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正常情况下,钙与磷的比例和母乳以及骨骼中相似,为2∶1的时候,钙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老年人往往对鱼、肝、肉、蛋等含磷食物摄入不足,即使提供充足的钙,也难以吸收利用。即使是牛奶等高钙食品,其钙磷比也只是1:1,也不能达到最好的补充钙效果。目前伊利等奶品巨头也开始关注这个细节,如高钙奶的钙磷比就是2:1这个“完美钙磷比”。(强化一下吧)

  问题四:饮食成分不当。在补钙的同时,若摄入较多含有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或含有

脂肪酸的肥肉等,均可与钙结合成为难溶性的盐,以降低补钙效果。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应该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使用类似的食物。

  补钙,事关中国人的整体健康,马虎不得,无论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钙剂,还是靠运动、阳光或是饮食来解决问题,都要攻守兼备,补钙不忘保钙,同时不能过度补钙,因为过度补钙会有肾结石和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吸收等不良后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第五次全国营养调查能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人民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再也不差这一步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