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生活方式不健康 病魔提前侵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3:09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2010年将实现的目标之一。

  本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家医院对患者的调查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国人缺乏应急避险、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巨额医疗支出成为国家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面对陋习,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呼吁,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他们为何身患重疾?

  ——对北京几所医院中青年癌症患者的调查

  本报记者 李丽

  近日,记者走访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就医的多位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他们中多数人曾有不良生活习惯,缺乏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抽烟、喝酒、吃肉类和油脂类食物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带来的精神压力,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42岁肺癌患者卓星:可以不吃饭,不能不抽烟

  两周以前,卓星在新疆老家体检时被诊断为肺癌。现在,他已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

  42岁的卓星是个体户,没有体检习惯,2005年冬天开始觉得不舒服,春节后体重下降了40斤。妻子觉得很不正常,逼着他去体检。“他当时还挺高兴,一个劲儿说自己瘦了。”坐在病床旁的妻子说,“以前我就劝他,抽烟对身体不好,可他就不信,说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抽烟。”卓星做生意应酬比较多,平均每天要抽30支烟,烟龄已近20年。“他这个病就是抽烟抽的。”

  不过卓星并不这么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操心多。家里的事、工作上的事都挺费心。”

  的确,卓星在家里是顶梁柱,妻子也说,“以前什么都依赖他,刚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就想要没有他我也不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他们只知道父亲身体不好住院了,不知道父亲到底得了什么病。

  卓星说:“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陈宾是河北省山海关区人,2003年10月他41岁时被发现患有肺癌。在确诊之前,他有半年时间感到胸闷、胸疼、咳嗽。“谁也没往这方面想,觉得平常身体棒得很。”陈宾坐在病床上说,“直到咯血,才意识到是真生病了,该去看了”。

  在协和医院确诊为肺癌后,陈宾没做手术,直接化疗。“我很幸运,第一次化疗后肿块就没了。”

  在治疗过程中,陈宾意识到了自己有很多坏习惯。在查出肺癌之前的20年时间里,陈宾每天要抽30多支烟。他只喝酒不吃饭是经常的事。早饭不吃、三餐不规律也是常事。经常熬夜,有时是为了工作,有时是为了打麻将。“现在,烟不抽了,酒不喝了,作息有规律,注意搭配饮食。”陈宾说。

  31岁“左前纵隔肿瘤”患者徐成浩: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

  徐成浩今年31岁,得了“左前纵隔肿瘤”。3月25日,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办了住院手续,打算在这里做手术。

  来肿瘤医院的前一周,他感觉到明显的不舒服,后背总是疼,不断地咳嗽。“我先去了731医院,拍胸片、照CT,医生说是长了肿瘤。”

  徐成浩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他MBA毕业后就到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四年,现在是部门里的“主力”。“我们公司是干一天活领一天工资,工作经常得赶着做。我们对广告公司送来的广告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使得广告最终符合公司要求。楼盘的开盘日期是定死的,而我们的工作也因此有固定的时间限制,最短几天之内就得干完。”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徐成浩要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挺累,时间紧,太忙。”

  如今,医疗费用问题让徐成浩头疼。公司没有给他上“三险一金”,以前他没有得病时并不太看重这个,这个病让他下定决心换一份工作。

  47岁直肠癌患者陈凤杰: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化解和宣泄,最终要反映在身体上

  47岁的直肠癌患者陈凤杰,目前已在北京市协和医院肿瘤化疗科住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她很爱和病友聊天,并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长肿瘤都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中的。”

  给陈凤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患肠癌的60岁左右的老太太。“从住院到开刀,只有儿女们来探视,我以为她老伴儿过世了。手术第二天,她的老伴来了,可没说两句话就走了。”陈凤杰觉得奇怪,跟老太太聊天才知道,两个人性格不合,却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老太太性格外向,是个直肠子,想什么说什么,可她老伴性格特别内向,少言寡语。老太太气得摔盘子、摔碗,老伴不劝也不拦,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亲戚朋友总认为老太太厉害、强势,欺负丈夫,老太太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她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泪流满面。”

  陈凤杰认为,是几十年的抑郁搞垮了老太太的身体,“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化解和宣泄,最终要反映在身体上。我身边的病友们回头找病因时,很多人都概括出两个字:气的。”“还有一位50多岁的病友,找病因一直找到了20年前。当时,跟她不和的人当了她的顶头上司,她申请换部门没有得到允许,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干到了退休。”陈凤杰说,“她跟我说,自己丢不下工作,又不能跟祥林嫂似的没完没了地到处说,只能憋着气干活儿。”“患了肿瘤之后,你就感觉自己生活在恐惧中。”陈凤杰很严肃也很无奈,“这是健康人永远无法体会的。”尽管自己的病从医学上说是可以治愈的,但陈凤杰说,得了这个病永远都无法“放心”地生活。“2003年,我查出患直肠癌晚期,当时就做了手术。2004年,做完放疗、化疗,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我依然绷着弦生活,潜意识里的恐惧挥之不去。”

  很多中青年专业知识丰富 健康保健知识缺乏

  实习生 车辉 孙颖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王超(化名)刚刚22岁,最近他每周一下午都要去医院治疗颈椎病。“在电脑前坐一会儿就觉得头晕,脖子僵硬,手发麻。有时候还感到恶心。”

  “颈椎病、腰椎病这些本是老年人易得的疾病,出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中心主任周谋望说。

  笔者走访北京几家大医院后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在生活、工作上存在一些不健康习惯,又缺乏健康知识,导致二三十岁时就患上了各种慢性疾病,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

  “天天都是大鱼大肉,一天至少要喝一斤白酒”

  梁明在某大型国企从事贸易工作,工作性质使他应酬频繁,几乎每天都要陪客户在外面吃饭喝酒。“天天都是大鱼大肉,一天至少要喝一斤白酒。很少在家做饭吃,即使不陪客户,也懒得回家做饭,在外面随便买着吃。”

  就在刚刚参加工作两年、马上要被单位提拔重用的时候,他却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良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刚27岁就成为“高脂肪、高血压、高蛋白”的“三高”人员。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金钱,年老时用金钱换健康,我现在的情况是还没换来金钱,健康就已经没了。”梁明躺在病床上苦笑着说。“现在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现了高血压、高脂肪的症状,我最近就接待了一个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小伙子刚30岁出头,参加工作才五六年。”北医三院营养科主任李百花说。

  24岁的王先生在中关村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做我们这行特别费脑子,普遍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一个人最多做10年就不能再做了。”

  目前,王先生已经做了近3年的程序员。最初他是在上地一家IT公司工作,那时候杨先生住在东直门,由于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他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往公司赶。

  “工作压力很大。”王先生说,“主要是因为目前软件工程管理方面不完善,进度不易控制。比如说,预计一个项目可以在一星期内完成,而编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为了赶时间,就必须加班加点,保证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要负相关责任。”

  为了赶进度,他平均每天晚上9时以后才下班,甚至有时在12时以后下班,极累的时候干脆就不回去,趴在办公桌上睡。在这样的情况下,晚饭通常是随便乱吃。周六、周日总有一天用来加班,“根本没有心情与精力去锻炼,只想多睡会儿觉。”

  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平时又不注意锻炼身体,让王先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去年有一段时间身体状况特别差,整天都没有精神。后来到阜外心血管专科医院做检查,结果是患了冠心病。”

  很多中青年专业知识丰富,健康保健知识缺乏

  在北大医院,笔者遇到了在北京孔庙与国子监管理处工作的李先生,他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主要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文物展览工作。

  “平时工作太忙,经常要搜集史料,做一些原生态物件的恢复设计工作,还要交论文,交图表,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经常加班加点。”李先生介绍,他平时一般早上6时就起床,晚上12时以后才睡觉,睡觉前还得看一些文章,午饭经常坐在电脑前随便对付着吃。虽然通过网络、杂志了解了一些健康知识,但平时根本没有去实践。

  他说自己早上起来经常会喘,但在接受笔者采访的过程中,一直在抽烟。他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但是“不抽没办法,不抽的话,论文、设计就出不来。平时我一天大概得抽两包烟”。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陈伟伟教授认为,伴随社会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现在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很大,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又往往缺乏持续的体育锻炼。根据多年从事临床保健工作的经验,他认为中青年知识分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来自工作、家庭的压力也让这一人群抽不出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而且在城市生活中,他们往往以车代步,整天不是坐在车里,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都是形成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陈教授特别提到了一个保健方面的专业术语———KAB信念,即“知识”、“信念”与“行为”的英文缩写。“很多脑力劳动者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健康保健知识缺乏,没有形成一种健康行为理念,导致慢性疾病无形中侵蚀了他们的健康。”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在阜外心血管专科医院急诊病房的病床上,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女患者。她来自四川农村,今年36岁。她刚生下孩子三天就下地打猪草,做一些农活,结果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当时公婆都有重病,不能下床,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活没人干。虽然刚生完孩子,感觉身体有点虚,但觉得自己很年轻,身体不是问题,就下地干活了。没想到六个月后开始心疼,喘不上气,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疼得一动也不能动。”

  医生诊断她患了肺部动脉损坏以及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因为月子期间没有保养好身体所致。“今年她如果做不了手术,生命就有很大的危险。”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安贞医院的洪昭光大夫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健康知识的缺乏是第一杀手。”

  一个26岁胃癌晚期患者的自述

  庄荑雯

  我今年才26岁,刚结婚没多久,就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患病前,我在上海一家计算机通信公司任销售经理。

  IT业的激烈竞争和工作压力,使我养成了极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个人在外地生活,饮食非常不注意,工作忙起来,常常不按时吃饭,只吃些快餐食品。当我发现胃部经常不舒适时,还自恃年轻,没去医院检查。后来,每天夜里胃都会剧烈疼痛,只有靠药物才能缓解,体重在两个月内从115斤迅速下降到不足100斤。我依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沾沾自喜,觉得健身减肥终于有成果了。

  直到有一次出差,在机场连续晕倒3次,我才在同事的劝说下,去了医院。经过胃镜检查和活检,我被确诊为胃癌,浸润型腺癌,属晚期。

  当时我在一家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就诊,医生通知我的亲人说,我大概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劝我放弃实施手术,回家做保守治疗。在辗转几个医院后,终于有医院对我进行了手术治疗。治疗的过程苦不堪言。

  我必须忍受化疗带来的所有毒副作用:厌食、乏力、脱发、便秘、高烧、贫血、严重肝肾损伤、心功能障碍、白细胞锐减……忍受着每天二十多个小时的输液和五六个小时的剧烈呕吐。好在因为年轻,手术后,我恢复较快,饮食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前一段时间,我还和先生在电视台一档综艺节目中做了嘉宾。

  我想借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年轻人,要珍视健康,别因为年轻就忽视自己。其实正因为年轻,才更要有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实习生邢莉云采访整理)

  钟南山:要注意生活方式

  实习生 叶铁桥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说:慢性呼吸疾病已经在我国十大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慢性呼吸疾病的产生,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钟南山说,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7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每万人当中因感染慢性呼吸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人至50人。仅仅在2005年,我国因该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了140万,几乎占全球因该病死亡人数的1/3。

  钟南山介绍,吸烟是导致感染此病的最主要因素。现在中国15岁以上的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5.5%,其中男性高达63%;而且中国50%以上的不吸烟者也经常被动吸烟,这其中包括很多婴儿和儿童,这也是两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该病的重要原因。

  钟南山表示,虽然我国对烟草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但不得不承认,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烟草广告还很盛行,甚至连一些著名运动员也做烟草广告,这是很不应该的。

  另外,燃烧生物类燃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钟南山表示,在中国农村,农民做饭大多烧柴火,这些柴火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和儿童感染该病的可能性。这甚至比吸烟产生的危害还严重,因燃烧柴火而感染慢性呼吸疾病的相关率高达19.3%。

  第三个因素是汽车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钟南山表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空气质量与感染该病有关,但至少是个重要的诱因。2002年,中国有74%的城镇地区存在空气质量问题,达不到国家标准。这主要与城镇地区汽车比较集中、尾气排放严重有关系。

  鉴于此,钟院士认为,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对于老百姓而言,要远离此病,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抽烟、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注重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能力。

  国人需要“行为革命”

  本报记者 李丽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科学家把这类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在我国,影响国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一般的变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日前撰文指出。

  确实,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生活习惯不良有关。以肿瘤为例,北京市协和医院肿瘤化疗科的陈书长教授表示:“肿瘤发病率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引发肿瘤的因素很多,包括空气污染、辐射等等,但中青年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须引起重视的诱因之一。”

  陈书长举例说:“抽烟、过度饮酒、三餐不规律、膳食结构不合理、熬夜以及长期的精神压抑,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自我抵抗能力减弱。如果长期这样,就是以健康为代价,提前透支生命。”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国肿瘤发病率为10万人中有127例,近年来,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近170万人。陈书长介绍,我国的肿瘤发病率要高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

  肺癌的发病与吸烟有直接关系。陈书长说:“从吸烟到肺癌发病,大概需要10年以上时间。现在,很多小孩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十几岁就开始抽烟。这么一来,三四十岁就进入肺癌发病期了。”

  陈书长告诉记者,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几十种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对呼吸道、心血管、肠胃、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西方医学界在研究肺癌形成时发现,每天抽一包烟的人,他们的支气管每年所经受的放射线,大约相当于200次X光胸部透视的放射线,长期的辐射也容易使气管和肺部细胞发生癌变。

  陈书长说,远离烟酒,有意识地多摄取粗纤维食品和蔬菜水果,均衡膳食结构,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态以及加强体育锻炼,都是远离肿瘤的有效预防措施。

  重大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我国烟草行业的税收一直位居前列,这支援了国家建设,但国民也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水平下降、医疗成本增加都可以说是烟草行业发展的负面效应。”陈书长认为,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因为即便现在拿烟草税收补贴到国民健康方面,也得10年后才能见到成效。

  陈书长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普及国民卫生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偏科教育,强调课本、强调考试分数,忽略卫生健康知识,不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

  陈书长说,现在社会缺乏的是系统、全面、深入的科学知识教育。“孩子们应该从小了解什么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不科学、不健康,会导致什么结果。如果他们掌握了科学知识体系,不但有利于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也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

  王陇德认为,卫生工作者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人进行“行为革命”,除加强健康教育外,还要控制疾病的传播与流行。现阶段,要完全制止一些传染病个案或少数病例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及早发现首发病例,帮助民众控制与传播相关的行为,尽可能减少传播,还是很有可能的。

  他建议,应对慢性病患者实施有组织的干预,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减轻病情,延缓疾病发展,减少伤残。加强执法监督,保证食品质量、医疗安全、环境卫生,依法控制不健康的习惯与行为。如不得贩卖私盐和土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责任把自己的感染情况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侣,并不得从事可能传染他人的行为等。

  数字

  30%~40%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食物、营养和癌症预防的世界展望》报告称:“合理改变饮食和相关的生活方式,可使全世界的癌症发病减少30%~40%。”

  22%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在平均跟踪调查了48835名妇女8年后发现,在使其脂肪摄入量降低为总热量12%的妇女群体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降低了22%。

  1∶10

  专家估计,我国预防疾病每投入1元钱,功效相当于治疗中的10元钱甚至更多。在一个城市整体卫生工作中,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监督是市民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6598亿

  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