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同仁堂牛黄清心丸最高差价12元 平价药房优势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15:33 京华时报
牛黄清心丸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成药,中老年患者使用者较多。本期记者选择了同仁堂出品的牛黄清心丸(采用人工牛黄,3克×6丸规格)进行了比较。该药也属于社区312种零差率药物之列,记者选择12家药店、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对其价格和销售情况进行了综合对比。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四大连锁药店的价格比三甲医院还要贵,更比平价药店贵了将近一倍。 平价药房压倒性优势 牛黄清心丸是常用中成药,在调查的所有药店和医院都有销售。在本期走访的22家医疗机构中,最高售价31.80元,最低售价19元,差价为12.8元,最高价是最低价的1.67倍。 本期摘得“低价王”桂冠的是两家老牌平价药店:百姓阳光和天天好大药房,售价都是19元。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价格已经是成本价。在天天好大药房,看到记者拿起该药又放下了,店员非常惋惜地对记者说:“这么便宜你还不买,全北京其他地方都比我们家贵呀。” 低价前三甲全部是平价药房。排在第二的是凯尔康大药房,售价19.5元;并列第三的有三家,分别是好得快、京隆堂和京隆药品大卖场,售价都为19.9元。以上6家药店价格非常接近,各家店员也表示,再无优惠空间。 在平价药店中原本实力雄厚的老百姓大药房本期再度惜败,以21.6元的价格屈居第四位,比最低价贵了2.6元。排名第5的是京卫大药房,售价22元,这也是平价药店中最高的价格。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售价都为22.99元,这也是政府招标的最低限价。排名第7的是2级医院垂杨柳医院,售价27.8元,第8是三甲医院煤炭总医院、协和与中日友好,都卖28.75元。排在末位的则是老的四大家族———嘉事堂、全新、同仁堂和金象,都卖31.8元。 四大药店贵过三甲 在随机走访的四家医院中,记者发现,医院等级越高,价格则相应越高。例如,此药在2级的垂杨柳医院售价27.8元,而在3家三甲的协和医院和煤炭总医院、中日友好的售价都为28.75元。 然而,三甲医院这个“本来就不便宜的”价格与四大非平价老牌药店相比,竟然还要便宜3.05元。记者在四大非平价药店———金象、嘉事堂、全新和同仁堂看到,同仁堂牛黄清心丸的售价都是31.8元,除了金象可以凭会员卡打9折以外,其他三家都没有优惠,而且各家都表示这是统一的市场零售价格。 记者发现,在三甲医院,此药的价格除了比四大非平价药店优惠不少以外,还可以得到医生更加专业和详细的用药指导。在煤炭总医院,医生反复诊断后才为记者开药,而在全新大药房,工作人员并未询问病情。 除了购药的些许便利性,相信四大药店无论从价格还是药学服务的专业性上,都无法与协和医院、中日友好等三甲医院抗衡,而为何价格反而还要比人家高出一截? 差价凸显利润惊人 通过表格不难看出,本期所选择的8家平价药店的价格全部低于医院,而且再度打败了实行“零差率”低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比三家三甲医院28.75元的价格,比本期8家平价药店的平均价20.1元贵了8.65元。 业内人士表示,三甲医院由于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与厂家关系密切,进货成本比平价药店低,而且三甲医院患者流量大,患者觉得值得信赖,药品的销售量一般高于平价药店。以煤炭总医院28.75元与最便宜的百姓阳光大药房19元的价格对比,价格差距9.75元,即使假定平价药店在这个药上不赚钱,也可以看到三甲医院的利润空间,更何况平价药店至少要赚几角钱。 医院人士辩解,虽然自己的价格比平价药店贵一点,但三甲医院对购买流程的管理相比药店来说要严格很多,而且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给予用药建议,在用药效果和药学服务上绝对是“物有所值”。 蜜丸药先看保质期 记者发现,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在大部分药店都是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6丸和10丸,包装上都注明所用为“人工牛黄”。10丸装价格在非平价药店一般为110元,在平价药店一般为70至80元,是6丸装价格的3倍左右。 记者询问了多家药店的售药人员这两种规格的区别,几乎每个销售人员都强调说:“10丸装的是金箔包装的,6丸装的是简装的。”嘉事堂的销售人员表示,10丸装的药效要比6丸装的好一点,虽然一样是人工牛黄,但“添加了一些天然成分”。金象工作人员则说,目前市场上极少有采用天然牛黄的清心丸了,10丸的比6丸的只是多用了8味药。 在京隆堂,记者还看到了标价为200元,优惠价为153元的同仁堂牛黄清心丸。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天然牛黄的。煤炭总医院中医科朱医生说,目前市场上早已没有采用天然牛黄的清心丸了,因为成本太高。 记者还发现,该药的保质期为5年,而在部分药店批号已经不新鲜,记者看到的最早日期为2003年5月,离保质期限只剩一年。专家表示,对于蜜丸类药品,最好选择新鲜的。在该药的东家———同仁堂药店红庙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同仁堂店里卖的生产日期应该是最新鲜的。” 本报记者 杨珺 实习生 刘长亮 易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