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洽洽商标海外遭遇抢注 国际维权战引起多方关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3:37 新浪财经
今年已经是中国入世的第六个年头了。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和海外企业之间产生的摩擦也是越来越多。不少拥有品牌价值的中国企业和它们的知名产品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它们会碰到其他企业采取诸如抢注同名商标等手段,“先发制人”。最近,我国安徽合肥的“洽洽”瓜子以及国内其他几个著名食品的品牌相继被德国的OKAI(欧凯)公司抢注。据了解,这是一家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销售来自中国的食品。关于这起“恶意抢注”的事件,相关品牌的企业与德国法院之间仍在按照法律进行处理中。这起侵权性商标抢注事件,也引起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以及国内报纸的普遍关注,纷纷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报道。 众所周知,安徽合肥的“洽洽”瓜子是目前国内瓜子市场的领军品牌,也是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瓜子品牌之一。从它开创了袋装瓜子的新时代,到突破传统炒货工艺,加以秘制配方,独创了令人百吃不厌的“洽洽香”,“洽洽”瓜子已经是走进千家万户;而且它的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百煮口口香,吃了不上火”更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早在2002年,“洽洽”也正式被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如今,“洽洽”还旗帜鲜明地与其他瓜子品牌拉开了距离,孕育出“快乐”的品牌属性,从此,快乐就吃“洽洽”,也就成为“洽洽”瓜子的基本属性,与“洽洽”紧密相连,难以分离。“洽洽”的快乐文化,与其瓜子的美味一同传遍大江南北,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滋味。正是因为“洽洽”这个知名品牌在国内,甚至在广大华人心目中都具有着独特的地位,于是也成为了海外企业所关注的对象。 在抢注事件发生之后,“洽洽”瓜子所属企业以及其他几家同被抢注的品牌已经联合签定了一份声明,说明它们都未曾要求德国的欧凯公司代理注册其商标。根据德国商标法的在先权利,欧凯公司侵犯了我国国内企业的商标权;按照国际惯例,代理人未经被代理方许可注册被代理方商标属于侵权行为;而且中国和德国都属于巴黎公约成员国,根据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的第一款规定,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为一项商标在该国已成为驰名商标,已经成为有权享有本公约利益的人所有,而另一商标构成对此驰名商标的复制、仿造或翻译,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上而易于造成混乱时,本同盟各国应依职权或应有关当事人的请求,拒绝或取消该另一商标的注册并禁止使用。所以,由中国商标主管机关认定的具有原创意义且有重大商业价值的驰名商标,在德国应当受到尊重,因此,作为驰名商标的“洽洽”在德国也应该同样受保护。 据了解,德国欧凯公司之前曾经经营过国内不少企业的食品,其中就包括“洽洽”瓜子,知道这些产品在中国和华人世界的知名度。因此,该公司抢注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企图取得我国知名产品在海外的销售代理权,作为与国内企业谈判的筹码。 在此之前,由于品牌遭到抢注而引发商标争议的事情屡见不鲜,电子行业的品牌海信(Hisense),知名化妆品商标潘婷、飘柔、沙萱等不少驰名商标都曾经成为“抢注目标”。可以说,现在,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据统计,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另一份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则是,中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而由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滞后,不少企业在面对自己的商标被抢注的尴尬与无奈之后,往往是不得不再花费重金,赢得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入世以来,我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如何进行海外维权无疑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企业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而企业要在全球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也是企业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而我国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比较薄弱,商标意识也十分淡薄,于是,给境外商家可乘之机,使中国一些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树立起来的品牌被外商抢先注册或者假冒,占为己有,而中国企业的份额被一点点蚕食,逐渐地挤出已有地的市场。不去遵循世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这已经使中国的许多企业吃了大亏,也给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为它们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严重的障碍。 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给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的新形式。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教授指出:对于独创性商标的抄袭违反知识产权法的精神与原则,不仅是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障碍,而且是对现代国际市场竞争秩序的严重威胁。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曾说,与海外企业的“这场官司”打到最后,很可能把企业打得非常地困难,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不运用这个武器来保卫自己,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话,那个结局恐怕“比这个还要惨烈”。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意识方面、在对商标地选择和国外注册等方面,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象“洽洽”这样一些知名品牌的国内企业需要有更长远的国际眼光,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树立自己品牌的世界形象,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国际品牌。 一直关注在涉外知识产权方面案例的法学家们也纷纷为国内企业支招。一位上海WTO事务所的法学家就指出,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国内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而且还要学会强化自己手中的知识产权砝码,要加强研究欧美各国的反倾销法规、知识产权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技术标准等一系列跨国公司常用的武器,才能运用好更多有效手段,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些律师建议: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首先应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商标的国外注册工作,为自己的产品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创造条件。如果发现商标一旦在国外被抢注,要积极采取措施,利用法律手段尽力进行救济。根据相关的国际法律或法规条款,通过诉讼等司法程序来争取属于自己的商标。另外,有专家特别强调,企业不仅要学会建立好品牌,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精心维护品牌。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显现出越来越强的实力,企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品牌也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