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各类预付型消费卡年终较劲 多商家神秘蒸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8:47 每日经济新闻

  黄清燕

  “一卡通”押金事件尚未平息,记者近日又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根据今年的投诉情况,50%投诉消费卡问题的是由于商家因为经营不善或故意“蒸发”。据了解,上海的年轻人拥有的消费卡不少于两张,在这狂热的预付型消费后,沉淀下来的都有些什么?是消费者的真正获益,还是商家的高调敛财。《每日经济新闻》对此展开调查,揭开卡中的秘密。

  三类“霸王卡”快速“圈钱”

  储值卡:不退不换进退两难充

  值一定数额就能享受某种优惠,但在遭遇特殊情况下不能使用服务时,商家坚持“不退不换”,花的钱等于打水漂。商家推出储值卡的目的无非是快速“圈钱”,扩大顾客群。

  月卡年卡:一到期限就作废

  预付上千元办理包年或包月卡,即使使用次数远赶不上支付费用,但一到期限就马上“作废”。

  从表面看,这些卡的优惠幅度往往都很大,但实际上,短期消费卡往往会通过限制时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长期年卡则抓住了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特点从中谋取利益。

  积分卡:今天为明天的消费买单积分后打折或兑奖是商家促销最为常用的法宝,不需要额外付费,购物同时就能入会积分,但消费者却为积分付出更多代价。

  商家发数十种卡“卡”你没商量

  桶装水、美容、洗车、健身、洗衣、

蛋糕……各种各样的预缴费用的消费卡在年底又粉墨登场,在年底刮起的“人情消费”中,消费卡(券)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上海市面上出现的各种会员卡多达数十种。在这些预付型卡中,多的五六千元,少的也有三四百元,消费者一方面通过这种预付式消费,能享受打折等优惠,另一方面又要担心这些消费卡突然“作废”而遭损失。

  “一些如美容、蛋糕店、洗浴店、摄影店等经营规模小,却也发行大量预付式消费卡,一旦经营不利,可能会关门携款潜逃,一旦出现商家易主、店家倒闭等情况,消费者的约定服务难以维持。”有关人士认为,目前预付式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风险:预付费用将使消费者损失同期利息;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由于对经营者的财物和经营状况缺乏了解,预付费用后的实际收益难以预料,消费者的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

  市消保委:市场缺乏监管导致诚信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投诉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商家在发行预付消费卡时缺乏行业规范和监管。一些规模小的企业往往在收取预付费用后,因为经营或者诚信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增长。

  预付式消费卡能够为消费者省钱,商家利用卡上的预付金迅速扩大了经营规模,在拥有稳定的客户群时,还提前收回投资,缩短资金使用周期,对抢占市场十分有利。这本来是一桩双赢的好事,但因为预付式消费是“先收钱,再服务”,又因为一些商家的不诚信,造成了预付式消费的“死结”。

  业内人士认为一部分注册资金只有三五万元的企业,也在发行预付式卡(券)。有的商家便利用这个方式搞欺诈,收取几万元,然后恶意破产。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有一个部门来监管,对预付式卡券的发行进行审批或进行备案,同时让企业交纳一定的

社会保险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