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价药房调查 导购来自医药代理专荐高价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6:03 中国消费网

  本报讯 (记者 蔡文清) 看病难、吃药贵一直让百姓深恶痛绝,在这样的背景下,“平价药房”开张伊始就受到百姓的追捧。然而近日,供职于某平价药房的朱女士找到记者说,所谓“平价药房”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不规范、非法销售处方药、导购故意推荐高价药等,种种现象都使人感到“平价药房”变了味儿。

  平价药房通过什么手段降低药价?低价销售后药店还能赚钱吗?要是利润太低平价药店还开得下去吗?平价药店的价格真的都很便宜吗?连续几天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几次来到开在朝阳区的这家“平价药房”进行走访,印证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至理名言,发现所谓“平价”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人工成本 导购来自医药代理

  这家药店的门口处摆着检测骨密度、血压、血脂的仪器,每台仪器后都坐着一名“白大褂”,殷勤地招呼着顾客。药店内设有6排药架,几名穿T恤的导购挤在药架中间,人数比顾客还多。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这家面积不大的药店内,仅导购和检测人员就有30多人。

  据知情人说,这家药店首先在人工成本上就非常“节省”,店内除总药剂师、带班组长及店长等少数人,其余都是医药代理商派到药店的导购,代理商每派一名导购要向药店交纳600元至1200元的管理费;同时还要交一笔更为可观的“上货费”。朱女士说,这些导购有不少是外地来京的打工者,他们私底下“苦读”药品说明书,转脸往柜台前一站就从“药盲”变成了“专业人士”。

  药店墙上贴着的简介中写道,店内员工都经过专业医药知识培训,且持有相关证件,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上岗。可记者悄悄问一位穿“白大褂”的检测人员时,他坦言自己在这家店工作了一年多,从没人要求他出示任何证件,他还说店里大多数人都没有相关证件。

  促销手段 免费检测连蒙带吓

  记者看到虽然店面不大,店内却安排了4处检测台,包括骨密度检测和心脑血管疾病检测。一位“白大褂”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量血压,检查结果记者的血压比平时高了不少。“白大褂”见记者脸色大变,赶紧拿过一盒药推荐起来,她建议记者先吃一个疗程试试,价格为5盒155元。

  知情人说,这些“白大褂”除药剂师等少数人,其他全是医药公司聘的销售员,既无上岗证也没有任何医疗经验,他们穿上“白大褂”特别容易让顾客产生信赖感,而他们推荐的药品都是本医药公司的药品。他们每月除少量保底工资外,收入的大部分靠卖本公司的药赚取提成。

  卖药技巧 违规出售处方药

  记者在处方柜台前装着找感冒药。一位“白大褂”先推荐了一种售价38元的药,看记者犹豫,她又拿出“头孢拉定胶囊”。记者表明自己青霉素过敏,她又换成了“利复星”。记者问:“这不是处方药吗,我没带处方。”“没事,你可以留下名字,我给你补一张。”说完她打开一个笔记本,将记者报出的假名写上,然后指着柜台上一部可视电话说,平时这里会有一位大夫给患者开药,患者即可按处方买药。

  可知情人说,顾客在店内买药其实根本不需要处方,说是事后补,但很多情况下不补也没关系,店里为了应付检查会补处方,但也只是随便编些假名字,用医药代表提供的不知来自何处的处方签,由导购人员自己填写。至于那个可视电话,电话里的所谓大夫是谁没人说得清,而且她推荐的几乎都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药;如果顾客是替人买药,这个大夫在没见到病人的情况下照样敢开处方。

  追求利润 极力推销高价药

  在药店前厅,记者称自己感冒了,一名导购马上介绍一种中成药。记者说想买同仁堂的清热感冒颗粒,导购不太情愿地从药架拐角处拿出一盒说:“这种药只能预防,我给你拿的药比它好。”

  记者转到另一处药架前称想买胃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吗叮林”、“斯达舒”、“达喜”等知名品牌,一位导购解释说:“吗叮林是止吐药,不治胃病;斯达舒的副作用很大;达喜只能当时缓解症状,不能治本。”

  朱女士说:“这家平价药房之所以给人感觉价格低,主要是一些知名药、常用

药价格有所下调,但这些药要么不好找,要么买时导购来干扰,结果往往是在导购的影响下,顾客买了别的药,而这些药价格都不便宜。”

  据知情人介绍,导购之间的重重矛盾在他们的行话里叫“戗货”。为了推销自己公司的药,导购们千方百计阻止顾客买别人家的药品,甚至把自己公司的药摆在醒目位置,而许多知名药品因没派导购,就被挤到犄角旮旯;顾客找药时,她们常会用身体将药价便宜的同类药挡住,或是谎称顾客想找的药没货;甚至一名导购上趟厕所,旁边的导购就把顾客“抢”走了。而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药店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过问。

  管理成本 退货直接上架

  这家药店在许多地方都挂着醒目的提示:价格超低、可以退货。一位顾客拿着盒药要退货,工作人员让其出示小票后答应退货。顾客走后,导购直接将退回的药重新摆在药架上。事实上药监部门有明确规定,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一经售出不得退换,而这家药店的所谓承诺有违反规定之嫌。

  这家店内还有一个“一元特价区”,上面摆着20多种药品,许多顾客走到这里通常都会停下。据说这已成为这家“平价药房”的特色。但知情人透露,这里的一些药品进价本来就低,卖一元钱并不亏本,其中几种药在别处也只卖一元,因此并无“特价”之说。

  药店回复 想做行业老大

  记者在暗访结束后,亮明身份采访了这家药店的总经理龚波。他说低价药在他们店内确实占了相当的比例,但他也坦承自己的药房确实在处方药销售、药品陈设、导购队伍等方面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对此公司已开始整顿。

  龚波表示,药店导购都由药厂委派,全市药店大都如此,这是药业竞争过于激烈的表现。今年他们在海淀开了家新店,就没安排一名导购;半个月前他们在每个连锁店都配备了主治医师,专门接待顾客病情诊断及用药方面的咨询,顾客买药将不再询问导购。

  (编辑:刘洋)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