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洋食品进中国口味难迎合国人 外国人成消费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1:05 北京晨报

  消费者口味难迎合 进超市渠道费用高

  从上周六开始,600多种美国食品在北京的13家物美大卖场展卖。虽然主办方推出了不少超低价商品,但仍有经销商不无忧虑地表示,活动结束后估计会有近一半的商品因卖不出去而送返仓库。

  外国人是主力购买者

  作为此次食品节的供应商之一——正丰广源的李征告诉记者,即使是进口到国内的食品,其主要消费群体依然是外国人。

  李征表示,目前公司进口的外国食品在京只销往燕莎、赛特、华润、沃尔玛等几家外国顾客相对集中的商场、超市。当问及为何不挺进国内消费者比较集中的超市时,李征说,这不是进不进而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由于饮食习惯、价格等多方面原因,洋食品似乎总是难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胃口。李征坦言,在物美一个月的食品节结束后,商品能卖出一半就不错了,公司也没有就此进驻物美的打算。

  一年交给超市数万元

  如果说国人的口味让洋食品进中国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那么超市高昂的渠道费用则让洋食品很难度过漫长的市场培育期。“一边顶着卖不动的库存压力,一边交着高额的费用,是谁都得打退堂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进口食品代理公司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想要进类似家乐福这样的卖场,至少要先交纳1万至2万元的开户费,每个商品还需交纳1千至2千元的条码费,逢年过节有数额不等的节庆费用,还有各种名目的堆头费、宣传费……一年下来,一个供应商至少要上交数万元。

  另外,以家乐福为例,如果进货价为10元,卖场往往会以9.8元的价格出售,再通过供应商所交纳的各种名目的费用弥补损失。而洋食品的消费群体普遍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这样做既不能增加销量,又徒增经营成本。难怪进口食品的代理商口出“我们从不主动拓展销售渠道”的狂言,而洋食品真正打开中国市场的时间也被悲观地预计为“至少在四五年以后”。

  (晨报记者 李若馨 文并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