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伪劣产品充斥车膜市场 消费者盼行家指点迷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15:17 中国消费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时常传来些有关汽车玻璃膜的新闻。当众奋力挥锤砸车、仅11家获得国际认证……每条消息都耸人听闻,聚来众多关注的眼球。然而关注过后,车膜市场的混乱无序依然令人困惑。

  假货搅市场

  李鬼害李逵

  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相关汽车用品市场的迅速扩大,对汽车原配的装饰格调进行个性化调整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为了舒适安全还是时尚个性的需要,汽车太阳膜已是每位新车主首选的汽车配置。因此,庞大的需求吸引着众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市场中。据统计,中国市场上的太阳膜品牌已超过1000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形形色色的车膜品牌看似百花齐放,实际上是鱼龙混杂。

  10月14日、15日,首届中国

汽车养护用品窗膜技术标准及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的窗膜经销商们对市场的混乱现状无不表示担忧。据某进口品牌的中国代理商介绍,其分销商所在的广州永福路汽车用品集中的路段,几乎所有的汽车售后服务站、汽配店、汽车美容店和汽修厂都在经营车膜,每个商户都打自己的品牌,许多劣质车膜从这里批发至全国各地。这一带形形色色的车膜品种数千种,大多数标明国外生产,甚至有些产地不清。除人们熟悉的太阳膜、防爆膜、安全膜等名称外,还有什么遮光膜、紫外线膜、隔热膜等,名目繁多。一些所谓国际名牌车膜价格极低,对此个别商户竟堂而皇之地宣称:“走水路来的水货,价格当然便宜。”

  某地假冒伪劣车膜泛滥,当一家知名品牌的地区经销商提出打假时,当地工商部门竟直言相告:“真要打假,我们这一带的汽配城就都死了。”

  伪装混视听

  概念成圈套

  究竟汽车膜的功能有哪些?如何选购汽车膜?国际认证是怎么回事?我国对车膜生产销售有相关标准吗?带着诸多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茂华先生,他非常诚恳地道出业内一些实情。

  针对目前很热门的车膜防暴防弹功能,李茂华先生认为,汽车膜的功能在于全方位的弥补玻璃本身的缺陷,包括多方面的技术指标,防暴防弹只是其中一项特别功能。实际上,不同的需求所适用的车膜性能是有差异的。车膜经销商在推介产品时不应误导消费者,单单强调防暴防弹,而淡化了其他更实用的功能。

  贴在汽车玻璃上的车膜除阳光控制外,其基本安全性能还包括清晰、防眩光、隔紫外线、隔热、防划伤、粘住玻璃碎片、足够的保质期及保护隐私保证安全驾驶的性能等。在“国际玻璃贴膜协会(IWFA)”的技术手册上,防眩光被认为是“汽车膜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

  有的品牌车膜经销商号称其汽车膜的隔热率可达80%甚至90%,李茂华先生说这种数据完全不可信。阳光照射到汽车膜上,通过穿透、吸收、反射,三者相加等于100%。因为国际上一般规定汽车膜的可见光反射率不得超过10%,汽车膜的隔热率一般在40%-60%之间。市场上有些昂贵的太空膜,不仅高隔热、短寿命,而且价格昂贵,本不是用于汽车贴膜的。但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情。

  一张普通的膜冠上“纳米”“陶瓷”等等高科技概念,便在市场上称王称霸,愚弄消费者。有专家指出,实际上纳米技术目前根本应用不到汽车膜上,不过是商家在搬弄一些不知所云的高科技名词设置圈套。

  “防伪标志”的炒作也着实迷惑了相当多的消费者。实际上,欧美原装进口的膜上极少有防伪标记。目前防伪标志的制作早已不是什么尖端技术,防伪标志(水印)不仅不能证明汽车膜质量的好坏,相反还影响汽车膜的质量。

  至于国际认证只有11家之说,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不久前在国际贴膜协会(IWFA)得到的确认结果表明,国际贴膜协会(IWFA)没有对任何制造商认证。所谓的“国内市场只有11家国际安全膜认证”一说纯属子虚乌有。

  消费不理智

  人气靠忽悠

  早在1996年,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指定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专门引进知名品牌膜进入国内,并且研究国产的可能性。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经反复比较,挑选了美国Johnson(强生)公司的技术产品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世界最先进产品,还带来了整贴甚至汽车干贴等先进技术。之后,美国Johnson(强生)防爆防弹玻璃膜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建筑、运钞车、银行、飞机、火车等场所。

  Johnson(强生)公司是世界贴膜协会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导者,以只生产最高品质的膜著称。就是这样一个在美国市场上售价最贵的民用膜,虽然目前在中国的价位跟在美国基本相当,但比起国内市场上那些动辄三五千元的“最好的膜”来,它不过只居中档。有一位消费者坦言,自己不懂如何鉴别车膜的好坏,总觉得贵一点的会好一些。国人对车膜消费的盲目性可略见一斑。

  一些靠“新概念”泡沫吹出的“高档”车膜,让不识货的中国消费者花了太多的冤枉钱。最贵的果真就是最好的吗?且不论国内车膜市场的混乱现状难以形成有秩序的价格体系,就目前人们对各种功能膜认知上的模糊,花钱多并不意味着能有理想的效果。业内人士举例说明,有个品牌的特种膜红外线阻断率可达90%以上,但膜片的收缩性能非常差,很难贴在汽车的前后风档上,也就是说,贴膜过程中废品率很高,而这些都是要算到消费者头上的。由于膜片本身的特点,这种特种膜被认为是不适合贴在汽车上的,所以在国外其产销量也就受到限制。没有产销量,使得整个销售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很高利润,这才是其价格较昂贵的直接原因。

  消费欠引导

  市场待规范

  早在1999年,原国家建材局就发布了《JC846-1999贴膜玻璃》的标准,后来又曾进行过修订。但这一标准并没有具体到汽车贴膜这一新兴产品上,新的窗膜安全标准至今还未出台。国际贴膜协会(IWFA)虽然制定了《贴膜质量标准》、《贴膜方法》等等相关技术标准,理应成为生产厂商遵守的行规,但实际上无法对所有车膜产品的品质形成制约。

  (编辑:李卫芹)

文章来源:
人民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