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黄庭坚的地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15:52 财经时报

  罂束

  “我打了三天电话也没定到位。”艾利还在美国时,就惦记着厉家菜,可口水都流到了国内,还是没有解到谗,只好画梅止渴,到后海茶马古道尝了尝云南菜。

  可别小看了这地方菜,可比得上宫廷菜的气派、要排上几天队,可吃者还是无数。我们去时已晚上9点,用餐的人并不见减少,靠近湖海的位置且要最低消费,这与厉家菜200-1500元/位区别并不大。

  就近湖光灯影、隔壁甲丁坊的歌声飘至,在摇曳的烛光下,就着一盘盘考究的器皿里颜色鲜艳的食物,吃相自然就优雅了起来,这对于快性子的艾利来说显然有些不过瘾。她在美国快餐文化的熏陶下,早就习惯了狼吞虎咽。

  以至其他的朋友给她讲了无数次这些食物的奥妙,它们隐含的文化和食物材质。比如说这道野菜就要费很多工夫,先是清洗、浸泡、然后过水、去味等等时,她竟讥笑我们岂不是在浪费时间。

  一干朋友几乎都是京城的知识分子,个个谈起吃来如数家珍,让她很是不解,想当年大家都是就着泡菜、馒头、稀饭,吃得稀里哗啦,分不出孰高孰下,可几年不见,大家都成了

美食家,且从吃中分出身份品位,让艾利很是汗颜。

  她现在要找什么厉家菜,我的其他朋友在几年前就不吃这种大餐了,他们现在已转向了馒头素食,这让她更摸不着头脑。知识分子在谈吃,媒体在谈吃,做生意的人在谈吃,就是市井小民也知道哪家餐厅怎样。

  这不仅让艾利惊奇,其他的外国朋友也很好奇中国的变化,大家竟如此津津乐道于吃、谈吃、找吃,似乎一个国家都处于饥饿状态。知识分子以谈吃为有学问,商人以吃什么为有品位,小资以到哪吃为乐趣。

  主席说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的商业生活没有一项不是在请客吃饭中完成,所以吃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其他的都退居其次。因此开餐厅就成了很多人的梦想,无论是商人、学生、艺术家,均把经营一家像样的餐厅当作终极梦想。

  身价上亿的画家方力钧开餐厅,三个不太出名的画家开了“三个贵州人”,几个诗人开了“私家菜”餐厅,张兰发誓要把俏江南做成餐饮界的阿玛尼,唯有餐厅,能激发不同阶层的人的同一种梦想,大家且在不同的吃物中寻找自身的价值。

  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更是把餐厅开在了自己的家里,竟推出了百元馒头

招牌菜,据说吃客还要找关系。这让我很是奇怪。

  去了才得知,他的餐厅竟没有桌子,去的人每人一双筷子,人手拿一个馒头蹲在地上啃,让我想起张艺谋蹲在地上喝粥,非常有时代感。他的馒头不是一元钱的普通馒头,据他说和面的水都是从四川空运过来的山泉水,有一股自然的甜香,面也不是普通的白面,是从山东某个农民的家里弄来的,加上祖传的蒸发绝技,活脱脱一个馒头蝶变记。从几分钱的死面经过加工,就变成了百元的品牌馒头,还供不应求,且食者一定是有阅历、有地位的人。

  众多的人,吃着具有历史感的馒头,是不是有点重温“大锅饭”的感觉?仅听着就让我感到这比厉家菜更有想像力。什么宫廷菜,草根菜同样可以变成贵族菜。且节约了成本,这就是本土化传奇。

  情感加上历史,一个典型中国式品牌成长故事,让人很是为这种附加值折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