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脚步蹒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11:37 中国财经报

  袁瑞娟

  生活奔小康,身体需健康。如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已成为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当我们走出家门,却发现健身去处寥寥无几。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然而,矛盾的是,全国现有的体育场地约有三分之二在学校,但这些基本由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场馆大多不向社会公众开放,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前不久联合决定,设立专项资金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补贴,并将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首批确定的7个开放试点城市,每个城市将选取两个区为试点区,每个区选10所中小学校作为开放试点学校。开放的体育场馆一律免费,相关设施、器材的保养费用则由国家统一给予补贴。这件好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是什么样的呢?已经向社区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近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

  好事还是“多事”?

  “家门口有这么一个游泳馆挺好的,不仅方便实惠,而且能节省交通成本和时间。”家住北京市育英学校附近的杨先生庆幸自己家门口的学校能敞开校门接纳市民健身。

  育英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负责人张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校的田径场、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等设施都挺好的,除了学生上课使用以外,课余时间闲置起来感觉挺浪费的,因此,学校从1999年开始对外开放本校的体育设施。据张老师介绍,鉴于周边百姓的需求量比较大,均对外实行开放,既接受一些单位集体组织的健身活动、体育赛事,同时也欢迎散客前来健身。

  当记者问到该校在接待散客时,不觉得添麻烦和问题多吗?张老师很轻松地说,“大家既然来到这里,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人专门到这里来找麻烦或损坏体育设施。”同时,该校采取的是分区分流(教学区和开放区分开)、分段分时(在开放时段内健身)和分项分员(选择不同项目开放)的开放模式,学校教学区和活动区之间是用防护网隔开的,并设有专门的通道,当本校的学生上课时,专门的通道都会打开;当学生们放学、放假离开学校了,社会上的健身者方可进来。学校对健身者实行会员制管理,目前已有会员2000多人。

  “我校的体育场馆利用业余时间运营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外所收的费用除了用于培养本校的体育特长生(约700多人)、维护保养体育器材和设施外,若有剩余的话,均上交给学校,由校方统一安排。这样不但充分合理利用了学校的体育资源,而且也给学校减轻了负担。同时,我校的模式基本上获得了学校赞同、家长赞同和社会的赞同。”该校马校长说道。

  面对2005年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体育局授予的2001-200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北京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助理兼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宋广东老师谦虚地说:“我们在开放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认为前来锻炼身体的可能都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学生家长,这是家庭与学校沟通的一种方式和一个渠道,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感情,而且,这个过程还向社会宣传了学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宋广东告诉记者,该校是依托本校的青少年俱乐部对外开放体育设施,俱乐部是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的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单位,它是由中国

体育彩票基金扶持的。俱乐部被批准成立的第一年,国家拨款给了第一笔扶持资金,以后是自己经营运作,但与市场运作是不一样的。尽管该俱乐部有独立的账户,但绝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保本运营,收费标准低于社会上的一些健身俱乐部,因为我们毕竟是学校管理,所收的费用主要用在维护体育器材和设施上。

  采访中,宋老师被一串电话铃声打断,接完电话,他则很自豪地对记者说,刚才是农行朝阳支行的工会主席打来的致谢电话,该农行正是在本校的体育场地训练并得到校体育老师的指导后,才在农行系统的运动会上获取了好成绩。

  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颜纳新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具有与生俱来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它应该成为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的重要阵地。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无疑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早在2000年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北京市体育设施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学校体育设施应当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同时,为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因在开放中所增加的费用问题,开放的学校可以参照社会公共体育设施的收费标准收取一定费用,并明确提出所收费用只能用于体育设施的保养、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必要支出。这一规定使得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目前,北京市1785所中小学校已有716所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40%。

  然而,颜纳新也承认,这项工作推行的阻力很大,除因观念上的因素制约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外,资金、治安和安全问题是影响和困扰学校大门向社会敞开的难题。有的学校在各种顾虑得到妥善解决前,基本还是在各种行政命令下被动地开放,不少学校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开放了也难以保证长久。

  拆除观念与制度上的“围墙”

  “我国的‘单位体育’形式应该向‘社区体育’形式转轨。目前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已成为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共识,而如何开放才能保证这项工程长久做下去,依然是双方探讨的问题。”首都体育学院的李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要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细化制度,逐步推开。

  “公办的中小学校,都是由财政来投入的,政府有理由做主导,让学校在课余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同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应体现服务社区大众、活跃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目的,收费应以保本为原则,不应以赢利为目的,收费应该用于学校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李林教授在经费问题上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开放管理方面,李林教授建议,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最好要有组织地去开展,可以采取学校健身俱乐部制、校际健身俱乐部制和社区健身会员制三种开放形式。他认为,那种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才可以操作。如作为试点区的上海长宁区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由政府购买保险,派遣管理人员和支付一定场馆维护费用等。同时,学校自己也可以运作管理,或引进社会力量以承包、合作等方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也可以像武汉市那样采取政府主导的强制推行模式。在安全管理方面,他建议采取为健身者强制购买保险的方式。

  “开放体育场馆要因校制宜,切忌不顾学校客观条件,一轰而起,急于求成。”颜纳新说,北京市1785所中小学校中,教学区和活动区分开的共670所,占学校总数的37.5%。这部分学校应该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而教学区和活动区合一的学校还应采取既要积极引导,又要稳步推进的工作方式,提倡公休日和节假日向有组织的社区居民开放。

  社区群众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将是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关键条件。颜纳新建议,对社会开放的学校应与所在社区居委会成立管理小组,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共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社区组织作用,组织居民有秩序地到开放学校进行健身锻炼,并通过社区的自我管理,确保开放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健身者的健身安全。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从理论上讲没问题,但还要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北京市教育局体卫美处处长甘北林提出,目前的主要矛盾应该解决学生上体育课、课余锻炼身体及课外活动人均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原则上讲,社会体育场馆也应该对学生开放。同时,开放会给学校带来一些安全问题,增大学校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对此,应该有相应的对策、预案和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做保障。比如,来校锻炼的群众,如果发生意外,谁负责?法律上应该先明确责任。

  “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依靠社区加强管理,统一组织。但是,在此也希望政府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多重视,该扶持时也要扶持,以奖励先进,激励和带动后来者。”宋广东老师对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采访中,校方、专家和官员们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出台具体的支持或优惠措施,提高政府的补贴到位率,以利于调动学校体育设施为社会开展服务的积极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