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国内油价调整:“顺市”而为,还是“顺势”而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14 中国消费网

  近两年国内成品油价8次上调,无一例外都以“国际油价上涨”为理由。按照油价调整的这个习惯路径,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理当相应下调。

  然而,尽管国际油价在近两个月上演了一幕极为罕见的“高空跳水”——从7月中旬的历史最高点78.4美元/桶跌至60美元/桶,累计跌幅达两成多,国内油价却依然稳如泰山。

  国内油价为何不再随行就市?从媒体披露的官方信息看,原因主要在两条:一是国际与国内油价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本月中旬杭州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声称,“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下跌,中国目前的汽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中国政府已经两次上调汽油价格,但差距依然存在。”

  二是国家已决定年底彻底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让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有限接轨”。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低于国际市场,一旦市场彻底放开,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本来就有限的石油资源就会流向国外。因此,为抓住机遇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现在国内油价就必须尽快提上来,与国际油价缩小差距。

  换言之,国内油价调整,面对着“顺市而为”还是“顺势而为”的矛盾——是呼应国际油价下跌背景,调低国内油价的“顺市而为”,还是借此良机小幅调高国内油价以完成接轨国际油价的“顺势而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油价调整确乎走到了一个微妙的十字关口。

  其实,国内油价下调,还有三个让人难以抉择的因素:一是国际油价长期看涨还是看跌,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下调油价极可能过度跟风国际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二是国内油价基本实行政府管制,最终决定权不在企业而在发改委,客观上缺少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机制,加上国际石油期货的交割不可能是即时的,国际油价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于进口油品的价格上;三是中国

能源利用的低效率,要求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使全社会节能降耗。油价下调,与发挥价格杠杆的政策取向相悖。

  不过,无论国内油价稳定有着怎样充分的理由,有三个因素却是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不能不考虑的:第一,国际油价回落,事实上为油价下调提供了空间;第二,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回落,要求油价下调已成普遍的民意,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百姓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第三,除

柴油外,国内其他成品油价格已与国际价格接近,一定程度下调油价既不会影响中国加大石油战略储备,也不会阻碍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总之,无论国内油价调整最终怎样拍板,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面对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国内油价在短时间内已没有上涨的可能,国家在近两年一贯持之的油品价格“小步快走”调整战略,已然画上了一个“顿号”。 (编辑:王彦艳)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