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价进入新一轮上涨期 各方谋求建立联动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0:03 中国消费网 | |||||||||
9月12日,上海的“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方案”听证会举行,计划实行新的燃气(包括天然气和人工煤气)零售定价机制。 北京市的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从9月1日起每立方米上调0.15元。10月份,北京将对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召开听证会。而深圳有关天然气定价的听证会将在国庆后召开,年内天然气价格将浮出水面。
此前,新疆地区已从8月1日起将天然气零售价上调了1.3%,每立方米上调至1.366-2.076元,四川则从7月起将工业用户天然气价格上调了10%。 专家认为,气价的上升通道已经形成。由于需求急剧上升而产能有限,未来5年内我国天然气供应将愈发吃紧,因此继2005年年底将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之后,各地可能逐步上调天然气零售价。 缓解供应短缺 “气价早晚都会动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市场供求紧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顾问周凤起对本报记者解释说,“长期偏低的气价,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不利。” 我国现行天然气价格偏低,而近几年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均呈上涨势头,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其它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按热值当量测算,目前天然气价格仅为原油价格的30%左右,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天然气与原油比价通常在0.84-1.21之间。 长期偏低的气价,不利于促进天然气资源节约和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相反,却刺激了市场对天然气的过度需求,造成了供应紧张,如今年上海市天然气缺口达7亿立方米。 事实上,自2005年10月以来,西安、重庆、郑州等地相继出现“气荒”。有专家估算,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到2010年将达到400-500亿立方米。因此,需要加快完善促进节能、保障供应安全的气价形成机制。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常欣认为,油气资源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而资源短缺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为抑制不合理消费,就需要运用价格杠杆,调升价格水平。 与上游价格联动 除了调价,建立燃气价格与上游资源价格联动机制是此次上海听证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上海燃气集团此次向听证会提交的方案中,价格同向联动机制内容为: 人工煤气销售价格调整仅与制气原材料成本涨跌挂钩,非原材料成本涨价因素全部由燃气企业自行消化。价格调整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年,且原材料成本累计变动需达到8%以上;非居民用户价格根据原材料成本涨跌每年联动调整一次。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与城市综合门站价涨跌同向联动调整,调整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年,且上游综合门站价累计变动需达到8%以上。 “气价和上游资源价格能有效进行联动,是向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表明气价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已经明确。”银河证券李国洪表示,煤炭价格已部分市场化,石油价格也在逐步放开,天然气不能长期偏离市场价格的轨道。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已着手进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提高价格水平,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机制。 不能只是单向涨价 周凤起认为,价格机制应该是一个渐进性的改革,并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也不能只是单向涨价。当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下降的时候,气价也应该相应下降。 但是,要真正实现有升有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游资源大部分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手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指出,天然气的垄断程度比石油还要厉害,从开采到输送,几乎被“三巨头”所垄断。 “价格变动不能变成少数垄断企业的暴利,应该是整个社会受益。因此,实现对这些垄断巨头的有效监管将是价格机制能否成功的关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韩孟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对整个政府的监管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势在必行。如果没有相应的调整,极有可能变成单边上涨。 周凤起表示,目前对三大集团已经收取超额利润税,应该用这些钱来弥补承担价格改革成本的弱势群体和行业。显然,对部分弱势行业如何建立补贴机制,以及对天然气及相关企业收入如何进行财政调节,是政府需要审慎解决的。 下游酝酿跟进 气价上涨,下游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的生产成本肯定会提高。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天然气相关行业都呼吁应实行“价格联动”,“像煤电价格联动那样,实行天然气与电价、化肥价格联动”。 就上市公司来看,气价上涨,除了使上游企业受益外,中下游从事管道燃气、化工等的企业将受到不同影响。 江苏天鼎秦洪认为,中游行业中,长春燃气、G申能、G沪大众、明星电力等从事城市管道燃气的上市公司将有积极影响。如G申能是国内最大的集制气、销售、调度、管网为一体的城市燃气运营企业,持有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60%股权,并且参与开发东海油气,在传统能源上具备强大的区域优势。而大众公用控股50%的上海大众燃气是国内首家产权多元化的大型城市燃气企业,占据着上海燃气销售市场40%的市场份额,上海提高气价对其利好作用明显。 银河证券李国洪认为,下游行业中,部分化工行业尤其是氮肥行业将会因此受损,如G云天化、四川美丰、辽通化工等。 (编辑:谭捷)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