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药品第19次降价:消费者不抱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4:42 新华网

  令消费者失去信心的,不仅是发改委新发的药品降价令,同样还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发改委下调99种抗微生物药品价格 平均降幅三成

  “药品降价,以前很期待,现在不抱希望了。”刚从杭州天目山路一家药店走出来的刘女士跟记者说。近日国家发改委启动的第十九次药品降价,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不如从前。

  同样令消费者失去信心的还有药品集中招标。近两年来,药品中标价格高过零售价格、甚至是零售价格十几倍的新闻时有耳闻。

  ●药品价格为何降不下来?

  表面上中标药品降价了,但由于无利可图,厂家不生产,医院不采购,医生不开方

  降价、招标,政府部门一再“出招”,但药品价格为何总能“我行我素”?

  8月28日,第十九次药品降价令执行。在南京市面上的一些药店和医院,再次上演了降价药品“人间蒸发”的一幕:降价的“红霉素肠溶片”,几家医院和药店的货柜上都不见了;有的降价药如“头孢拉定”胶囊,虽然医院和药店仍有销售,但卖的已不是属于此次降价的那种规格。

  南京一家药店的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有几种降价药品已经被退回去了。

  业内人士解析说,对于国家的“降价令”,那些药品生产和经营者总是有应对措施,只需通过改变外包装或者更改规格,本来是降价药品的可以躲过降价甚至还能变相涨价。如有些药原来用的是塑料小袋包装,如果改成铝箔片,将“一盒24粒”改成“两板12粒”就万事大吉。

  浙江省卫生厅规划财务与

审计处处长刘钟明说,药品单价与药费支出是两个概念,所谓“根子在定价,问题在笔下”,表面上看某些中标药品降价了,但由于无利可图,厂家不生产,医院不采购,医生不开方;而一些所谓的新药,由于定价高、利润空间大,使用量持续上升。这导致药品销售中出现了“低退高进”的现象,患者的支出反而增加。

  浙江省曾对1789个存在价格差异的药品在省、市、县医院的使用情况作了一项抽查,发现高价药使用比例平均在50%以上,部分医院高价药用量甚至超过了80%。如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省皮肤病医院使用的低价药仅占5.88%,高价药则高达75.51%。

  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前的“顺加作价”政策,它规定医院只能在进价基础上顺加一定比例销售,这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所得差价的绝对额就越大。进价100元的药品,医院得到的销售差额,是进价10元药品差额的10倍。在这种利益格局下,医院更愿意使用高价药以获得更多的批零差额。

  ●药品招标为何压不下价

  “以药养医”格局未变、公众与医药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招标无能为力

  记者在浙江、上海等地调查发现,药品集中招标后,反映价格有很大降低的极少,反映加重负担的却比比皆是。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说,现在的药品招标工作,生产企业、医药公司和医院反对,各个利益群体有所不满。

  有人说,集中招标仅仅是在药品流通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瓶颈”。而每个中标药品一般会有三个左右的不同规格,企业为了让医院使用自己的产品,还得进行“二次公关”,医院院长、药剂室或药剂科是需要攻关的对象。为了提高药品销售量,药商还得派出医药代表,分头去做有处方权医生的工作。于是,药商-医院院长-医药科-有处方权医生,一条这样的腐败利益链就存在了。

  招标行政成本高、效率低也是屡被诟病的一个方面,一次招标周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一次大型招标,中介费、相关部门运转费用等往往上千万元。有的地方还设置投标入场费,每种药品高达2000元。大量药品生产企业则不得不往返于各地,疲于奔命。

  专家指出,在目前“以药养医”格局未变、公众与医药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药品招标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一方面,市场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真实价格,不能让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药品价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无法全面监控药品流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给中间环节留下大量偷税漏税、洗出现金进行回扣促销的机会,无法促使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药品。

  招标降价变成“虚降”,还在于目前药品名称、规格混乱无序。据统计,我国排在前50位的制药企业,生产集中度2000年约为50%。低集中度造成药品生产领域的恶性竞争长期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低、生产成本高,靠虚高定价占领市场,“一药多名”成为普遍现象。有的药企为了规避政府降价和药品集中招标,出现了大量的“变脸药”。

  ●建立

药价“市场发现”机制

  关键是政府要学会扮演规则制定、监督执行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去制定核准一个什么价格  

  记者采访发现,在现行流通体制下,医药流通诸环节都缺乏有效的降价驱动力:政府干着急,而最有降价意愿的老百姓却没有发言权,药厂、经销商不愿降价,医院和医生则没有压价积极性。

  医院投入涉及财政体制改革,注定了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复杂性。但是,现阶段政府更有力地介入药品价格形成也并非无法作为。专家说,关键是政府要学会扮演规则制定、监督执行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去制定、核准一个什么价格。

  专家建议,让市场去“发现”价格的操作步骤:首先,设定医院的最高零售价、不设定统一进价,则医院进价越低获利越大,就有积极性去发现市场真实价格。其次,进一步拉大而不是限制“顺加作价”的“差别差率”,调动医生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姚玉洁、胡作华、徐寿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