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为防“三无”患者逃费 医院拍照留底惹争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0:53 中国消费网

  日前,青岛市一家医院为防止“三无”(无钱、无家属、无证件)急病患者逃费,对其拍照留底以作讨费证据。此举引来社会各界的争议,建立完备的公民紧急医疗救助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三无”急病患者逃费医院无奈拍照留底

  “不准拍照,你们这是侵犯病人的肖像权。再拍,我就不客气了。”8月31日下午,在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室里,当值班护士举起相机对刚刚送来的一名“三无”急病患者进行拍照留底时,险些被打。

  在场的一些患者也议论纷纷:人命关天的时候,还顾得上拍照片?护士说,她也没办法,这是医院刚刚实行的新规定,对于“三无”急病患者必须拍照留底。否则,拖逃费用当值人员自负。医院急诊室主任徐陵感慨地说:“没办法,‘三无’患者逃费现象太普遍了。很多患者在救治时一言不发,有的用假名字、假地址登记,还有一些‘三无’患者是有能力而不交费的。这也是医院的无奈之举呀。”

  位于栈桥海水浴场附近的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经常要接诊在路边突然发病或游泳遇到意外被120送来的“三无”患者,仅8月27日、28日,120救护车就送来了6位。结果,他们被医院抢救过来后,趁着医务人员不注意,悄悄地溜走了。在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120急救分中心的“三无”人员登记表上记录着,从7月10日到8月30日一个多月的时间,救治了35名“三无”人员,结果偷偷溜走了20多名,共计欠费一万余元。

  除了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青岛市一些大医院对“三无”患者逃费也早已苦不堪言。青岛市中心医院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患者一年的欠费有20余万元。一些“三无”急病患者一旦抢救过来,就开始找机会偷偷溜走,医护人员须时刻提防。

  据介绍,“三无”患者逃费已成为青岛医疗界普遍遭遇的头疼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保守估计,青岛市医疗机构每年因此亏损200多万元。

   拍照留底不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

   谈到对“三无”急病患者实施拍照留底,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表示,他们也很为难。一方面,公众对这一制度议论纷纷;另一面,如果不实行这一规定,就意味着医院要继续为那些逃费的“三无”患者充“冤大头”。医院副院长周健说:“拍照留底实属无奈。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8月31日上午,一名几天前被医院抢救过来后悄悄离开的患者回到医院把钱交上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市民认为,反正拍照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不耽误救治,对医院做法表示理解。然而,更多的市民则表示不可接受或担忧。一位市民说,这是医院对患者的不信任,患者的素质被无端质疑,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虽然医院并不是要通过照片营利,而是将其作为追讨医疗欠费的证据,并不违法。但照片在医院手中,增加了流传出去、侵犯患者肖像权的隐患。”青岛市民赵小姐说。

  山东省立医院的一些医生对记者称,如果患者仍旧逃费,医院也未必敢把照片到处张贴或公示,因为这么一来就可能引来法律纠纷。而且,如果管理不善照片外传,就是医院的不对了。

  许多医院的负责人表示,拍照留底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招。按规定,急救是一项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医疗机构承担救护责任毋庸置疑,无论患者是什么情况,医院都是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但医院该收取的费用也还是要收取。可是有些人就是钻“救治为先”的空子。

  完善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让社会道义和经济利益不再冲突

  面对因

车祸、意外伤害等情况需紧急救治的患者,如果抢救治疗风险很大,而且患者又无钱,到底要不要抢救呢?不少医护人员都曾遇到这种社会道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两难问题。一些地方屡屡发生患者求医因无钱被拒的事件。

  全国

人大代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药立波认为,对贪便宜、有钱不交的患者,是应该受到谴责并负法律责任的。但是,更多的“三无”急病患者逃费,主要还是因为缺钱。因为这些急、重病并发患者往往花钱较多。政府、社会和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公民紧急医疗救助机制,以便公民个体在突发险灾、事故或急性疾病,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时,采取应急救助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医疗机构救治“三无”急病患者的积极性,保证急病患者得到有效、及时治疗,“三无”急病患者逃费问题才能治标治本。

  全国人大代表、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吕秋娥认为,当务之急是完善机制,使我国紧急医疗救助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紧急医疗救助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并对各地社会急救医疗条例中关于紧急医疗救助的相关条款进行补充和完善,明确救助对象。既要保证一般公民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得到有效的紧急医疗救助,又要严格界定减免医疗费用的救助对象及其医护救助实施标准。对完全没有支付能力的急病患者,公共财政应通过“救济”方式实施帮助。

  专家还认为,应建立紧急医疗救助保障基金,通过各级财政拨款、社会各界捐助、发行彩票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项,以保证紧急医疗救助的资费来源。 (编辑:盛秀华)

文章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