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福寿螺省会悄然缩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7:57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春炜 实习生 田菲) 近日,北京的一些市民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福寿螺而被确诊患上了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疾病。而福寿螺也是省会许多川菜馆的一道常见菜,就此,记者昨日走访了多家餐馆和海鲜城,发现福寿螺这道菜在部分川菜馆里还有销售,而在一些水产品市场,福寿螺已悄然退出。

  餐馆:福寿螺“缩壳”

  在中山路一家以川菜为主的餐厅,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餐厅刚刚停止销售关于福寿螺的菜肴。“无论是凉拌还是高温加工的,我们暂时都不会卖了。”该店的负责人说。

  不过,在裕华路的一家川菜饭店,记者看到,有的饭桌前摆着一大盘麻辣福寿螺,食客们一人手上套着一个塑料手套,正用长长的竹签挑螺肉吃。该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福寿螺菜肴是经高温加工的,不会有问题。而且,在销售这道菜前,他们也会向客人解释清楚。不过,他也表示,目前福寿螺的销量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被北京食品办列入极易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品中,除了凉拌螺肉之外还包括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菜肴的销售并未受到福寿螺的“牵连”。“生鱼片和福寿螺不属于同类产品,应该没问题吧。”中山路一家自助餐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生鱼片、醉虾等菜肴销售并未受到影响。

  -水产市场:福寿螺踪迹难寻

  昨日上午,在体育大街上的一家水鲜城,记者在贝类交易区内看到,蛏子、扇贝、海螺、海瓜子、蜗牛等十多个品种的贝类水产品一字排开,并未发现福寿螺的踪迹。

  “福寿螺?没有了。”在经营螺类的摊位前,商户告诉记者,由于销量锐减,他们不卖福寿螺了。他说,福寿螺的利润并不高,市场内原来也只有2、3家曾销售过福寿螺,出现致病事件后,销量成倍锐减,商户们都主动不卖了。

  而在另一家水鲜城,记者同样没有发现福寿螺。只看到田螺、香螺等同类产品,据摊主介绍,这些产品的销量并未受到“福寿螺”的影响。

  -消费者:对致病一事了解不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发现许多消费者对于福寿螺致病一事了解并不多。卢小姐前两天刚刚食用过这道菜,当听说这种螺里有寄生虫时,她有些后怕。“如果知道有问题,我肯定不会吃了。”她表示,今后一段时间也不会再吃。

  在一家以福寿螺为

招牌菜之一的川菜店,正在食用福寿螺菜肴的张先生说,自己刚知道福寿螺致病一事。不过,他认为“问题不大”。他说:“这种螺类本身都含有寄生虫,不是说做熟了,就没有问题吗。”

  相关新闻

  省会暂不叫停淡水螺类经营

  卫生部门将设网严防福寿螺

  本报讯(记者刘伟)近日,北京的“福寿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昨日获悉,目前省会卫生防疫部门还未接到因食用福寿螺等水产品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例报告。但为确保安全,卫生防疫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在食用福寿螺等水产品时一定要彻底加热,使其熟透。

  根据有关报道,北京陆续出现的因食用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是因为在加工制作环节不规范,凉拌使得杀菌不彻底。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对于福寿螺等螺类、贝壳类淡水产品,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推出了生食,而生吃或半生吃福寿螺等水产品,以及喝了被相关幼虫污染的生水,都有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专家提醒,除了生吃或食用不熟福寿螺可导致管圆线虫病外,生吃其他水产致病的风险也很高。

  对于有些地区的一些市场已经紧急停售福寿螺的情况,省会卫生监督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石家庄市还没有发现相关病例等原因,省会暂时不会发出叫停令。但省会卫生防疫部门会密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展,并组织专家对生食淡水螺类等的安全性进行紧急调研。如果确定相关危害,将会考虑叫停。

  另外,石家庄市卫生监督、防疫部门公布了两部举报电话:88884999、88884000,市民如果发现因生食福寿螺等水产品出现相关病症可拨打该电话。

  相关链接

  霸王生物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台湾、广东等地,最初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销路大减,人们被迫弃养,福寿螺因此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由于福寿螺食性杂、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很快便成为

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动物,福寿螺经常啃食水生植物叶片和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