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国企股权激励“临产”李荣融:将是一把“双刃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4:45 中国消费网

  境内上市国有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性办法即将正式发布,昨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在谈到央企负责人薪酬问题时透露。

  他同时表示,股权激励是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特别提醒说,在股权授予中不能无偿量化存量国有资产,也不得由国有大股东单独支付激励成本。

  李荣融还表示,即将出台的文件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外部董事要占董事会成员的半数以上,且薪酬委员会必须由外部董事组成。

  之所以要做出这种限定,李荣融解释说,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引入股权激励的方式,需要谨慎从事,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负面影响。

  所以实施股权激励要与推进企业各项改革相结合,特别是要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同步配套。股权激励是出资人对经营层的激励,如果企业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体制机制没有根本转变,就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因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李荣融解释说。

  另外在央企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李荣融认为要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既要考核当期效益情况,又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既要看盈利水平,也要看

股票市值的变化。

  不过,考虑到目前实行股权激励的市场环境和相关条件不是很完备,而且还要与当前社会对收入分配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因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对股权激励的水平和对象都做了比较明确的限定。“首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不可能很多。”李荣融说。

  上半年央企同比增亏4.7亿元

  上半年共有11户中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亏损额25.2亿元,同比增亏4.7亿元。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醒说,部分中央企业经营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负债增长过快使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他说,有的中央企业改革力度还不够大,集团公司机制转换滞后,管理手段和方式仍带有行政色彩,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隐患。

  一是部分企业过分依赖负债扩大规模。上半年,中央企业负债增长超过资产增长的企业有76户,超过10%的有26户,超过30%的有4户;负债增长超过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企业有84户。

  二是部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不力。上半年成本费用同比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的中央企业有68户,占总数的41%。

  三是部分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净额6066.2亿元,同比增长14%,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6.2%。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上半年共有11户中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亏损额25.2亿元,同比增亏4.7亿元。

  6家央企2005年度考核“不及格”

  2005年度,166家中央企业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的考核。其中,有6家因没有完成考核目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企业财务数据不实等原因被判定为“不及格”。

  这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5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的。他介绍说,2005年度实际纳入考核的企业总数为166家,考核结果为:A级28家、B级84家、C级48家、D级4家、E级2家。

  被评为D级和E级的企业被认为是“不及格”的企业。其中,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发生1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由C级降为D级;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华录集团、华源集团等3家企业没有完成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为D级。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2家企业财务数据不实,考核结果为E级,并要求限期整改。

  电力高薪引起国资委警觉

  四电力央企违规房补遭处罚

  国电集团、大唐集团、中电投和华电集团4家发电企业违规发放高额住房补贴,受到降分处理。昨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首次承认有的企业人工成本增长过高过快,而上述4家电力集团因违规发放高额住房补贴在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中受到处分。

  “部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李荣融在会上承认,上半年167家央企中有68户成本费用同比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占总数的41%。从成本费用增长结构看,销售成本同比增幅高于销售收入的有93户,其中销售成本同比增长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10个百分点的有10户,营业费用同比增长超过50%的有20户,管理费用同比增长超过30%的有25户。

  李荣融在会上强调央企高度重视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要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做好职工工资总额控制管理,规范各项福利、补贴的计提与发放。

  (编辑:李旭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