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安徽华源及地方主管说欣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1:14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俊才 刘彬 /安徽、上海报道 在安徽,“欣弗”与“幸福”同音,但10多天来,它却实实在在地搅乱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截至8月5日下午,共收到使用安徽华源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报告数81例,涉及10个省份。其中三例死亡病例报告。 8月6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赶到事件“风暴中心”—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源”)控股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华源”)所在地安徽阜阳。在两蹲石狮护卫的安徽华源的办公楼前,“华源关爱生命”的兰色标语显得格外刺眼。 这里的生产基地并没有想象中热闹。除了大门的保安人员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品整栋楼的生产车间就一个人值班看守;受“欣弗”不良事件的连累,企业生产柠檬酸的车间也进入无期的休业。 卫生部8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出现“欣弗”不良事件省份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动态,及时报送有关情况。至本刊截稿前尚未有新的案例被公布。 问题到底出在哪? 8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对安徽华源事件调查进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经对2006年6月至7月份所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生产过程核查,初步分析认定,企业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这有可能是导致药品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 尽管这一结论还只是一个“初步分析认定”,但对于沸沸扬扬的欣弗事件至少有了一个结论性的说法,因为在此之前,关于欣弗事件到底根在何处,包括当事者在内的各方都有不同说法。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调查结论之前的8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曾经前往安徽华源现场采访。 “我们也希望尽快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安徽华源公司副总经理周仓指着召回的药品说。在一间仓库里,堆放着从各地召回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欣弗),与仓库不远的办公楼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组正在从资料、人员、工艺等进行全方面调查。 同时,国内各地也在进行拉网式紧急追查安徽华源药业今年6月1日以后生产的“欣弗”注射液,斩断它的传播链。 8月8日夜里,阜阳市原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李斌在合肥致电《中国经济周刊》:“绝对是流通过程中的毛病,我相信结论应该是这样的。”李曾经因“阜阳奶粉事件”离开该职务,现在合肥闲赋。 “全国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厂家有10多家,目前,尚未发现其他厂家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有异常的不良反应事件。”一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 8月6日,安徽中医学院的一位药物研究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克林霉素磷酸酯,其抗菌作用强,吸收好,骨组织浓度高,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但克林霉素磷酸酯不够稳定,酯键易水解。克林霉素磷酸酯原来是小水针剂,灭菌条件极为苛刻,要求在100℃的情况下持续5分钟,这样的灭菌条件其实也没有多大效果,国外同品种其中加了抑菌剂苯甲醇、稳定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其中苯甲醇是作为抑菌剂使用,以弥补低温短时间灭菌的不足。” 而实际上,我国开发了其大输液品种,作为大输液,其灭菌更是成问题。这位专家说这个产品国外都没有大输液这个剂型。国内原本临床用的就是小针,换成大输液后,一下价格飙升。 参与调查组的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许处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没有使用抑菌剂,企业用的是高压消毒,是按照GMP工艺规范流程来的。 假如无菌的指标也合格,那么欣弗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自林认为,如此看来只有在添加辅料、工艺流程全过程操作等更加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 与“问题”药品 8月9日,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自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解释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涉及很多方面,不仅有药品质量的调查,也需要核查储运是否合理、医疗环节用药是否合乎规范等等。 “仅仅从药品本身的检验来说,就有部分检验项目需做细菌培养,而相关工作至少需要14天,因此最终检验结果还需要时间。”刘自林表示。 他介绍说,200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达到173480多份,其中安徽报告14160份,今年上半年安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907份。刘自林说,企业对2003年使用“欣弗”产生不良反应有过统计,总共596份报告,其中过敏性休克14例,呼吸困难6例,其余均属于说明书上不良反应范围。 克林霉素注射液属于广谱抗生药,疗效好,副作用也明显,据刘自林介绍,该药的不良反应率在9%,在各种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是最多的。安徽华源副总经理徐汉成向记者介绍说,该药临床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其说明书上有局部、胃肠道、过敏、以及极少数病人可能引起血小板等减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等6种不良反应。 据刘自林介绍,事实上国家药监局两年前就已提醒慎用克林霉素注射液。 “产生不良反应除了药品本身外,还有合理用药、剂量、滴注方式、医疗行为规范等因素相关联。”刘自林说,“在药品使用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的控制。20年前在国外此类药的不良反应达到25%,这是需要慎重使用的药品。” 作为主管召回和事故处理的安徽华源副总经理徐汉成说:“按照统计,这次产生不良反应的81例患者90%以上在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山东蓬莱其中出现的4例不良反应的2家诊所属于无照经营已经被取缔。对于3例死亡病例,目前与该药的关联度到底有多大还无法确定。依据掌握的情况,没有一例是在大医院发生的不良反应,到大医院都是来抢救的。恐怕乡村医院用药是否规范,病人是否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用药值得怀疑。比如不能连续输液2瓶,而这在乡村医院恐怕很难做到。”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对于药品使用中正常的不良反应,与因药品质量而引起的事件性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 问题药品全部“召回” 仍有难度 8月6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安徽华源副总经理徐汉成介绍说,公司在6月和7月生产的“欣弗”,未销往北京、重庆、内蒙、宁夏、西藏,在销往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中,安徽省的销量最多达140多万瓶,最少的是天津市700瓶。目前控制到点有1406947万瓶,余下预计有一部分被当地药监部门封存,还有一部分估计被用掉了,原来每月用量200万瓶左右,按照补充货物的数字测算,这部分约在110万瓶左右,也许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最难召回的是销售到县乡以下卫生所、私人门诊,公司已经雇车通过代理商一家一家去召回,”他说。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月10日公告称,安徽华源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共生产该产品3701120瓶,销售出3186192瓶。除未售出的已被封存外,截至到8月9日13点,企业已收回755053瓶,收回途中有185528瓶,异地查封161217瓶待收回,合计1586498瓶。目前流向市场的涉及药品已得到控制。 “药品召回主要由企业负责,谁销售谁召回,企业已经派出30多人分片负责,通过代理商有序召回。”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自林说,到目前为止,“欣弗”不良反应事件基本上得到控制,暂没发现尚在使用该药的新的不良反应报告。 欣弗事件回放 7月27日晚:国家药监局接到青海省药监局报告; 7月28日:国家药监局组成三个专家组于分赴青海省、安徽省协助进行事件调查工作;要求青海省药监局按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对涉及药品品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指导青海省药监局对涉及药品检验;对病例报告作出关联性评价;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 同日:安徽省药监局接到情况通报后,组织人员随国家药监局派出的调查组一起进驻安徽华源进行调查,核查涉及批次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生产情况,封存了有关原料、辅料和药品; 8月3日:国家药监局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防控力度:要求安徽省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控制涉及药品不在临床继续使用;将有关情况通报卫生部,提请医疗机构注意;同时向媒体通报; 8月4日:国家药监局再次派出调查组会同安徽省局开展现场核查工作,监督停止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生产,查明该品种的生产批次、批量和流向,监督药品收回工作;继续加大市场查控力度,向全国发出了明传电报,要求各级督管理部门立即对安徽华源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采取停止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负责对辖区内相关药品的销售和使用进行监督; 8月10日:国家药监局通报了对安徽华源事件调查进展:初步分析认定,企业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这有可能是导致药品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