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成为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近日,记者就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专访了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赵华林。
记者:我国在保护饮用水源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华林: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已具有一定基础。一是初步掌握饮用水水源的情况。环保总局两次对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国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状况监测调查工作目前也已基本完成。
二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饮用水源保护职责。环保总局与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与防护的有关规定。环保总局还先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指导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工作。
三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正在逐步深入。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始终都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在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小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以及饮用水源保障工程的实施中,紧紧围绕饮用水安全做了大量工作。2003年以来,连续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坚决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非法排污口,并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近年来,环保总局还坚持对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常规监测,并发布水质信息。
四是《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明确提出未来15年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及主要任务,拟分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水环境状况评价、保护区划分与核定、工程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记者: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还存在哪些问题?
赵华林: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地区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仍然较差。首先,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严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其次,我国很多的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河湖海建设,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第三,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及由此带来的咸潮入侵、地面沉降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
第二,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水源地保护法规、标准尚不完善。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标准体系不健全,饮用水源地分级保护的设定还没有具体的标准规范。二是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不但缺乏饮用水源巡查队伍,而且监测仪器设备不足,尚未建立起全国性饮用水源保护自动监测网络。部分城市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但缺乏实质性的保护措施。很多地区缺乏备用水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在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还没有列上议事日程,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下。三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多部门职责交叉造成管理和执法不到位。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只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一些跨行政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管理往往导致上下游纠纷,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呼声日益强烈。
记者:近期我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赵华林:近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法规标准,进一步细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管理规定,并制定相应罚则、加大处罚力度,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标准评价体系,同时完善水质评价方法。二是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执法检查,建立贯彻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的长效机制。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规划明确未来15年内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目标、对策和措施。 (编辑:王彦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