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引领食用油市场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一位超市负责人介绍,普通压榨生产的食用油要比浸出生产的食用油价格高30%左右,一般只在大超市销售,在小超市很难找到。故此,一直以来,浸出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占据着食用油的
大部分市场。
物美价廉的浸出油占据食用油市场的主体,这本来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然而这种现象却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打破了。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突然出现了“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的观点。一时间,超市中、电视里、报纸上,“压榨油更健康”的报道接踵而至。根据这种观点,压榨油是用机械方法生产,可以保证人体健康不受损害;浸出油则是加入化学溶剂生产出来的,具有安全隐患。许多商家也往往这样告诉消费者:“压榨油是绿色纯天然食品,最健康;而浸出油是用化学法提炼的,有化学溶剂残留,不安全。”在这一提法的背后,浸出油毫无疑问被扣上了“不健康、不安全”的帽子。
民以食为天。倡导饮食健康新概念的方法,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一些消费者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起无”的心态,选择了昂贵的压榨油。然而,就在压榨油打着“健康安全”的旗号在食用油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时候,很多人却忽视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尽管“压榨油比浸出油健康”的观点愈传愈烈,却始终没有权威机构为这一观点提出相关的科学支持。
“浸出油不健康”子虚乌有
“压榨法和浸出法只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食用植物油新标准起草工作的高级工程师薛雅琳日前明确戳穿了“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的谎言。
薛雅琳告诉笔者,制油原料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一般来说,高含油油料采用预榨——浸出法,如油菜籽等;低含油油料采用直接浸出法,如大豆等;而某些油料中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多采取压榨法,如芝麻油、花生油等油脂的生产。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残油少,充分利用了油料资源,出油率高,价格也便宜。不过,不管采取什么工艺,得到的油都是只能是原油(也叫毛油),原油不可以直接食用,必须经过水洗、碱洗、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使之成为颜色较浅、澄清的精制油,达到各级油品的标准才能上市销售。所以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
薛雅琳强调,目前,国家食用油标准对这两种工艺都予允许使用。由于两种工艺不同,油的风味各有不同。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国家还特别规定了食用油需要标明生产方式,便于消费者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选择。所谓“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的论断违反了国家食用油标准。
“压榨门”引发商家诚信危机
依靠“压榨油更健康”的虚假宣传能否给商家带来长久利益?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在这些商家因为短期暴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难以摆脱的诚信危机。
在采访中,一位姓牛的消费者告诉笔者,因为相信了某品牌食用油对“压榨油比浸出油健康”的宣传,从2003年起便购买压榨油,就是想花钱买个健康。可没想到居然被虚假宣传骗了3年。他气愤地表示,今后再也不会购买这个品牌的食用油。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会长王瑞元指出:“一些厂商和销售人员,在竞争中采取了不合理方式和不择手段的办法进行所谓的竞争,在宣传自己产品时贬低他人的产品,说什么浸出法制取的油有毒,宣称压榨法油品质量要高于浸出法产品等等。这些错误的作法和说法,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危害了油脂行业的健康发展。”看来,商家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虽然能够一时占领市场,但在长远看来,却会因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而践踏了自己的诚信,并永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王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