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中报预增造就再创新高契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5:01 中国消费网

  在中行上周五发行的强大资金压力下,上周股指连收5阳,市场内在强势超出很多投资者预料,为农业、酒类、百货、本地科技、中报预增等局部热点持续活跃,创造了良好氛围。随着多头信心逐步恢复,本周局部热点仍会精彩纷呈,从G葡萄酒、G丝绸、G厦新、四川路桥等中报预增、预盈股涨停分析,中报预增股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中报预增股、新上市新股成为推动股指两大重要力量

  中行周五发行和全流通第一股中工国际连续四个跌停,成为上周市场两大焦点,中行发行对市场走势研判的重要意义在于,资金申购压力之下,5连阳凸显大牛市背景下,推动市场中期向上的内在动力依然很强。更为重要的是,检测出新股申购所导致的市场短期第一个自然技术底;而第二个技术底则有可能在中行正式上市前后。由于中行不久在7月5日登陆A股以后,股本将占沪市总股本的30%以上,而中行在上证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将达到30%。另外,如果中行被计入上证50指数样本股和上证180指数样本股,中行股本将分别占其49%和40%以上。显而易见中行将取代中石化,成为左右中国内地股市大盘的新龙头,中行一旦上市,对A股市场的整体稳定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带动股指再创新高提供新的契机。

  该跌不跌走势,显示市场内在承接力量很强,从基金等主流机构重仓股中的酒类、百货等消费类中报预增股持续走强,很好验证了很多机构对大盘中期走势重新趋于乐观,为中报预增股全面活跃提供了新机遇。从机构动向看,在主流机构主打中报预增股之外,游资对中工国际、大同煤业联手布局堪称经典,投资者对中工国际的暴拉非议颇多,这在基金反复倡导全球视野、国际接轨下,很具讽刺意味。看一看今年国际期货市场有色金属过山车般的巨大投机行情,国储、南方期货市场资金巨鳄纷纷交下高昂学费,教训相当深刻。国际接轨,意味着机构过去夜郎式国内称王的时代在逐渐远去,国内

股票市场如果没有一点投机野性,国内机构如何在全球接轨中生存。事实上从中工国际和大同煤业走势上看,“敢死队”系游资已经成功利用中工国际四个跌停效应,成功收集大同煤业大量廉价筹码,大同煤业向上,不光将对中工国际打开跌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会同中报预增股一起,成为推动大盘震荡向上的重要积极力量。

  ●中报预增、预盈股的三大特征

  截至6月中旬,发布中报业绩预盈预增公司的A股不到200家,占到A股市场的1/10比例。其中发布预增公告的公司有77家,预盈公告的公司有41家,ST公司发布业绩预盈的有14家。这些利好预告并没有特别明显地集中出现在某行业的情况,金属非金属和机械设备仪表两个行业中分歧较大,利好和利空预告同样较多。

  统计显示,中报预增或预盈的公司共有三类特征:一类是一季报预增或预盈的个股,其中不少个股中报预增预盈主要是基于一季报完成的利润已大幅度超过去年上半年完成利润。一类是中报预增或预盈主要是因为二季度业绩可能大幅增长所致,其业绩增长利好未(或未完全)在股价中体现。因此,随着中报披露前后,这些个股股价将随业绩的“恢复性”上涨。还有一类是,在预增股中,有少量个股是连年持续预增。这说明此类个股藉垄断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而进入高增长阶段,分析显示,此类高成长股均是一些长线运作的投资机构重仓股。

  综合来看,后市兼具基本面优势又不缺乏题材的季报预增股将成为下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最近盘面变化来看,预增板块已经得到先知先觉主力的关照,部分公布二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开始逆市走强,为中报行情进行积极热身,可以预见后市一旦大盘展开反弹,则预增板块将成为领涨先锋。

  ●重点掘金三类中报预增股

  第一,关注受到机构追捧的基金重仓股。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增长幅度成为长线牛股的概率性很大,只有可持续性增长才可能成为基金的重仓股和市场的长牛股。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酒类、百货、医药、科技等行业基金重仓的中报预增股。

  第二,行业度过阶段性谷底,近期活跃度明显增加的个股。部分行业复苏或者已经度过低谷阶段的周期性行业值得进一步关注,比如近期表现出色的建材类股、汽车股等。

  第三,冷门股带来爆炸性的上扬机会。关注预增股也需要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相结合起来分析,如果股价已经大涨透支了业绩增长,那么就不只投资者关注。因此,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冷门股更值得留心。

  整体看来,中报预增、预盈股将随着中报序幕拉开,而大放光芒。此外,新上市新股、具备10送10高送转题材的部分个股也具备一定机会。(编辑:刘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