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新京报:如何破解电力行业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1:11 中国消费网

  垄断经营模式的低效性同样正在蚕食着这一行业的公共属性,不断飙升的电价、经常处于短缺状态的供给与全行业的亏损始终相伴而行。在这样的状况下,电力行业的公共性何以为继?

  在维持着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大呼运营成本高昂,甚至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堪称是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一道奇异的风景线。据《第一财经日报》6月26日报道,国有电力企业的
人工成本已经远超当地一般水平,一名倒闭电厂的普通抄表工的工资水平达到年薪10万元,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抄四次表。尽管这可能只是个案,但国有电力企业的员工收入过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相对应的是被解读为“全行业亏损”报告的《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在该报告中表示,全国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

  如何破解垄断与高成本并存的困境,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力行业心中之痒。

  要想破解迷局,必先了解其本性。从本质上来说,电力行业兼具自然垄断与公共行业双重特性。自然垄断性要求采取规模化经营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堪称电力行业的“自然属性”;而公共行业性则基于电力行业为社会其他各业提供能源支持,应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公共行业性也可以认为是电力行业的“社会属性”。

  正是由于这两种属性的并存,采取国有垄断经营的模式似乎是顺理成章(我国也的确采取了这种模式)。得益于垄断带来的成本外部化优势,电力行业一直在将内部的高昂的运营成本转嫁给外部消费者。

  从这一脉络出发,破解迷局的关键也就在于打破垄断,提升经营效率,在价格可变的市场经济时代中用竞争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事实上,目前国内现有的民营发电企业在不享有优惠电煤价格的同时,经营成本却远低于国有企业。据相关资料显示:在30万千瓦的机组规模下,国有企业的员工人数为1000人,而民营企业仅为300人。这也是为何在五大国有电力集团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却能收益颇丰。

  打破国有垄断的反对者的论据通常是:电力行业的民营化将无法保证电力行业的公益性,并最终摧毁其公共行业的特征。然而现状却告诉我们,垄断经营模式的低效性同样正在蚕食着这一行业的公共属性,不断飙升的电价、经常处于短缺状态的供给与全行业的亏损始终相伴而行,而且这一状况还呈不断恶化的趋势。试问在这样的状况下,电力行业的公共性何以为继?

  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同样也是其他国家的改革之路,上世纪末叶,英、法等国的电力行业也同样改革为民营化的发展模式,而且,这些国家在航空、能源、交通等行业也都采纳了类似的改革思路。

  目前正在草拟中的《反垄断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电力行业自身兼具的自然垄断与行政性垄断双重垄断特性却是改革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尤其对于后者,要让相关部门去制裁自身的行政性垄,改革的难度可以想见。(编辑:王彦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