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解读青藏铁路热点问题:九问“天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7:39 中国消费网

   一条铺在冻土上,穿越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铁路

  青藏铁路被称为“雪域天路”,她的修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条穿行在世界屋脊的铁路开通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铁路沿线和相关研究机构进行采访,实地查看并向有关专家请教了读者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

   一问:青藏铁路能否抵御强烈地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得知,青藏高原从唐古拉山以北到昆仑山口这一地段就有140多条地震带,而唐古拉山以南到拉萨的地震带也有70条之多。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还存在着一百多条地震带,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年里,这些地震带将处于剧烈运动之中。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海内外一些人士曾对青藏铁路如何面对地震产生疑虑。

  中国

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鸣说:“青藏铁路可以安全穿越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地震环境。中国地震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关人员行程3万多公里,对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鉴定和重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进行了安全评价。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并依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可以将地震对青藏铁路的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们对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活动断层的位置、发震可能性、震级大小、活动断层可能出现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都作出了判断,这些成果为设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负责青藏铁路设计施工的总工程师李金城说:“铁路在设计时尽量绕避地震带,而对必须通过地震带的铁路则尽量避免使用桥梁或隧道等容易受地震影响的结构,采用受地震影响较小、容易修复的浅地基通过。”他说,“必须以铁路桥涵洞通过地震带时,则设计成小跨度低桥。这些桥梁、涵洞可抗八度地震烈度。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赵世运说,按照工程设计,即使青藏高原某些地段发生强烈地震,青藏铁路受到的损害也将很小,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运营。

   二问:冻土层退融会不会影响青藏铁路安全

  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对近4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显示:1984年以后,青藏高原气温升高明显,受全球二氧化碳增温效应的影响,增温趋势还将持续。该研究所称:预计到2050年,冬季气温将升高1C°-2C°。近百年来,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层”已不再“永久”,而正持续退化,其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变暖。

  中科院专家吴紫汪说,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冻土正表现为冻结持续天数缩短、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青藏公路沿线分布的各类冻土层冻胀融沉强烈。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安狮公路南北面积分别为3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其冻土几十年来在持续退化,而该区域正是青藏铁路的路经之地。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为保证运行安全采取建造旱桥的办法加以解决,同时投资数十亿元加强铁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当然,在根本上说,这种全球气候演化造成的自然灾害似乎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长黄弟福说,在设计青藏铁路时已经考虑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青藏铁路施工主要采取了三种措施:对于地质复杂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不稳定冻土区的高含冰量地质,采取“以桥代路”的办法;采用通风路堤、片石通风路基、热棒、铺设保温层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保持冻土区的温度,防止冻土融冻速度过快,提高冻土区路基稳定性,从而保证铁路工程安全。

  三问:青藏铁路是否会成为藏羚羊迁徙的“天堑”

  栖息于藏北高原的藏羚羊,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大规模地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五道梁至楚玛尔河一带是藏羚羊迁徙的必经之地。而千万年来养成固定迁徙习惯的野生动物们,注定是青藏铁路无法回避的最大的生态问题。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说,建设单位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在青藏铁路线上专门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在确定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的数量和位置时,不仅征求了牧民意见,还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行了论证。这些通道符合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饮水、迁徙习惯。青藏铁路全线设置的33处野生动物通道已全部建成。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对野生动物通道重点地段进行全天候监测,摄像机全程纪录了藏羚羊迁徙状况。监测发现,大批量的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迁徙,其中一次有800多只藏羚羊穿过了动物通道。可以说,藏羚羊已经度过了对青藏铁路的适应期,在近两年的迁徙中,藏羚羊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四问:青藏铁路能否有效防范人为破坏

  青藏铁路点多线长、环境艰苦、气候恶劣,一些路段还是“无人区”,给防范人为破坏增加了多种难度。

  青藏铁路公司的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青藏铁路治安防控立体化网络正在实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青藏铁路实行人控、物控、技控的有机结合,路地联防,军民共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防范网络。行车调度中心设在西宁,采取基于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信号系统(ITCS)。青藏铁路公司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确保列车、人员安全。

  为确保青藏铁路设施安全,青藏铁路建成重点目标看守房屋,在部分长大桥隧安装监控系统,加强站房等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严厉打击盗窃铁路设备设施的犯罪活动,并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强治安宣传教育,逐步形成路地联防、爱路护路的综合安全格局。

  目前青藏铁路公司正在牧区的线路两侧加装结实美观的隔离栅栏,对重点目标由青藏两省区武警及雇用保安看守,对15座桥梁及通信、电力机房等重点部位安装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为公安配备精良的武器装备和交通工具,进行机动巡道,以确保格拉段的治安安全。

  五问:青藏铁路能否成为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新起点

  最近,除了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外,西藏还有一件事受到关注,中国即将恢复开放西藏亚东口岸,开展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这两件事说明,亚东可能成为青藏铁路又一个“兴奋点”。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预测,青藏铁路不仅为西藏扩大对尼泊尔和印度的边境贸易提供了强大助推器,还将让西藏逐步成为南亚经济交流的前沿,促进南亚经贸大通道的形成。

  亚东口岸位于拉萨西南460公里,距不丹首都廷布约300公里,距孟加拉国首都达卡600公里,南行数十公里至大吉岭,即可与印度铁路连接,一年四季可以通车。此外,亚东口岸是西藏及中国西部部分省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口岸,亚东口岸有望形成中国连接南亚地区的最大陆路通道。

  据了解,拉萨火车站和站场设计除考虑青藏铁路运营外,还为将来修建支线铁路做了预留,修建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的铁路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青藏铁路正在成为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的新起点。

  六问:青藏铁路运营后的经济效益会如何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长1142公里,国家批准的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30.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投资高达2900万元。但受经济水平制约,西藏近期运进与运出量存在较大差距,加之高原环境运营成本较高,有人曾疑虑青藏铁路开通后是否会赔钱。

  青藏铁路公司的负责人回答说,目前,通过公路进藏的物资主要是粮食、能源、原材料和日用工业品,出藏物资主要是土畜产品、木材和矿产品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青藏铁路建成运营,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巨大变化,考虑西藏产业结构与内地经济的分工合作,在最近10年内应加速旅游、矿产开发、绿色食品加工、藏医药等西藏优势产业培育。特别是以藏东玉龙铜矿为代表的矿产勘探开发,资源丰富、运量巨大,争取做到与铁路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平衡铁路运进与运出量的差距。

  此外,客运有可能成为青藏铁路实现经济效益的第一支柱。据预测,到2007年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时,每年通过铁路进出藏的旅客人数有可能达到90万人次以上。这些,都使得青藏铁路能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问:青藏铁路对高原环境的长远影响如何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藏铁路是一条铺在冻土上、穿越了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铁路。其对高原环境的长远影响,不仅涉及“世界屋脊”的气候变迁和景观变化,而且事关自身的长期健康运营以及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马保成说,青藏铁路从选线设计时就注意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更是以巨大的环保投入和具有创新意义的环保措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特色。

  青藏铁路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了车站设置,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建成运营后,将在沿线一些车站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并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青藏铁路公司对铁路沿线景点环保作了周密安排。青藏铁路沿线主要车站都将设置了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定点存放点,这些垃圾在一个星期之内通过列车运往格尔木进行处理。青藏铁路列车不允许向车外沿途排便,列车的厕所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真空集便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污物箱箱体和管路内形成的真空排污系统,使污物从便盆传送到小箱体,再排放在大箱体中,车到终点后由污物车抽运送走处理。车上采用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处理其他废弃物,能保证沿途环境不受垃圾污染。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廖礼生介绍,在西藏旅游期间,所有旅游车辆都将配备垃圾袋、垃圾箱等设备,导游专门负责监督游客,并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袋,等旅游结束后,导游必须将随车垃圾运送到指定垃圾存放点,再由自治区环保局负责安排车辆进行处理。

   八问:首批高原旅客列车能否安全、舒适地运输旅客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对列车进行了实地探访。“世界屋脊”高寒缺氧,青藏铁路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可以保持均衡。每节车厢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呼吸,以免旅客出现高原反应。

  为了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藏客运列车车窗的双层玻璃间都装有防紫外线贴膜,实行了全封闭。针对高原行车颠簸的特点,每节车厢采用完善的气囊减震系统,大大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列车的每节车厢都设有紧急出口窗,方便旅客应急逃生。厕所内部特别为出现紧急状况的旅客安装了一个红色紧急按钮,只要按下红色按钮,乘务员就会立即赶到并帮助解决困难。车内设有工程师室,监视屏准确显示车上各种设备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为列车安全行驶及检修提供了保障。

  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前的所有试验已全部完成,相关数据分析也已结束,结论证明:青藏铁路旅客列车总体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创新基本成功,可以满足高原地区特定运用环境下安全、舒适地运输旅客的要求。

   九问:青藏铁路开通对藏文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青藏铁路通车后必然带来人流、物流的增加,但由于西藏特殊的缺氧环境,永久性定居西藏的人不会很多,而游客和经商人员的增多,对西藏本地人有利,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很多人认为西藏应该成为一种原始文化保留地,但是西藏人民也希望加快现代化建设,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西藏人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那种比较落后的状态。

  向巴平措说,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祥地,宗教在西藏人民心中有着很深的影响。在西藏,宗教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宗教活动频繁,目前全区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共有1700多处,驻寺僧尼4.6万多人,各种重大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

  藏学专家、西北民族大学藏语系教授马进武说,西藏历来是藏族的宗教文化中心,但在中国内地整体经济和社会逐步发展的同时,进藏交通不便影响了西藏与甘、青、川、滇的藏族聚居区的交流。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加大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形成规模效应,这对于藏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圣志 侯德强 贾立君)

  配文:

   尼泊尔希望成为中印贸易通道

  中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在即,尼泊尔人的兴奋和激动,恐怕不亚于拉萨市民。在当地,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商家或普通百姓,每见到中国记者,都不约而同地要谈论这个热门话题。

  对于这个被群山环抱、空运甚至比陆运更活跃,除了水资源,其他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所有物资都靠汽车装载进口的内陆国家,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铁路怀着憧憬。

  去年12月到尼泊尔访问的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会晤尼泊尔政府高层领导人时表示,西藏自治区政府已经向中央政府提出,希望青藏铁路从拉萨继续延伸。目前中央正在考虑这一建议。如果铁路修到日喀则,那离中尼边境口岸就很近了,两国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顺畅。

  尼泊尔方面,不仅希望中国铁路能修过来,而且,它还提出了一个更加具有震撼力的大胆设想,要成为两大邻国——印度和中国的贸易通道。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去年9月曾发表讲话提出,尼泊尔计划修建电气化铁路网,打通首都加德满都与两大邻国——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铁路运输通道,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他说,尼泊尔愿意、也有能力成为中印两个大邻国之间的经贸纽带。作为中转枢纽,尼泊尔可以从中印经贸交往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尼泊尔前外交大臣潘迪曾在报纸上发表长篇论文断言,如果修筑一条途径尼泊尔,跨越喜马拉雅山,连接中国和印度的铁路,必将会给有关国家带来“双赢”,甚至“三赢”的结果。

  多年来,尼泊尔与印度的贸易往来与人员交流相对便利,由于印度铁路网延伸到了尼印边境,而带动尼泊尔南部一些城镇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公路运输系统的完善,促进了尼印两国的贸易交往和产品流通,许多企业、工厂因而落户交通便利的南部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尼泊尔的工业基地。

  潘迪认为,如果通往拉萨的铁路能继续延伸到尼泊尔,也可以带动尼泊尔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尼泊尔与中国西藏自治区一千多公里的共同边境线上至少有11个连接点。这些站点有的有道路沟通,有的即将修筑道路。在过去5年里,这些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尼泊尔北部的一些城镇和地区由于道路的沟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经济发展潜力日益显现。(编辑:王彦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