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竞争,中国差距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14:50 中国消费网 | |||||||||
近日,一份由8国学者联手研究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新鲜出炉。110个城市里,除香港(19位)、台北(48位)外,中国内地城市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排名”主创人之一的倪鹏飞博士称:在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差距最大
上海“屈居”第69位,是中国内地排得最靠前的城市 对于排名,国人似乎一向是情有独钟,因此,也就有人乐此不疲。 不过,对于前几天的一个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排名,那些上榜的和没有上榜的国内城市不知会作何感想。 6月11日,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三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与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彼得·卡尔·克拉索教授牵头,美、中、加、意、英、荷、韩、墨等8国学者携手,研究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正式公开发布。 该报告用75个指标,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以及产业综合竞争力分别计量与评估。 对于一般人而言,大概没有耐心也没有兴趣来仔细研究该报告是怎么做出来的,动用了哪75个数据指标。他们最关心的,恐怕就是那张综合竞争力排名的榜单,尤其是中国城市在该榜单上的表现。 结果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列入榜单的11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有22个,正好是15。有人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正好相配,也有人说,这较高的比例或许与中国人参与牵头这项排名有关。 尽管数量上中国城市占优,但是,排行榜上的位置却让人隐隐不快。在这张110个城市的榜单上,除了第19位的香港和第48位的台北排位比较靠前,其他上榜的中国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后。其中,中国内地城市排位最靠前的上海位列第69位,北京排70位,深圳排73位,广州排74位…… 排名依据的数据来源何处 从目前能够查阅到的资料看,由中国人参与牵头组织研究,在中国国内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大概还是第一次。 此前,倪鹏飞博士已经连续4年做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报告。据与倪鹏飞相知多年的上海社科院院长助理屠启宇说,在国内,做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机构和学者也有好几家,他个人认为,倪鹏飞和他的团队做的城市竞争力报告,无论是在数据的收集上,还是研究的方法上,“是做得最好的”。 这份新出炉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自然也引来争议,包括不服气、不买账。但在参与研究的学者看来,他们是有充足的数据以及严谨的统计学方法作为支撑的。 那么,这110个城市是怎么选出来的?倪鹏飞解释,全球的城市非常多,肯定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来做排名。他们先从全球选举了150个城市作为初始样本,基于这些城市的数据以及研究的可行性,最后筛选了110个城市。选择的标准,一是该城市在本国的影响力,二是该城市在区域内的代表性,三是该城市样本的广泛性,四是该城市的特殊研究价值,五是该城市统计数据的可得性。 “最大的困难是样本数据的取得” 倪鹏飞坦承。在他们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共有75个指标。这些数据指标的来源有三:一是国家官方统计机构出版的年度统计报告、统计年鉴和统计网站;二是城市及其官方的统计机构、统计网站;三是国际组织的统计机构,国际研究机构和公司的主题报告和调查。 排名“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相符”? 倪鹏飞等人的研究发现:从地区分布的情况看,位居前20名的城市,欧洲占了10个,美国占8个,亚洲占2个,这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相符,与欧美城市表现出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是比较一致的。另外,亚洲的东京、香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国际城市第一梯队。 不过,总体上看,亚、非、南美洲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这也与当前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中国,特别是中国内地城市的得分比较低,排名比较靠后,竞争力还比较弱,与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另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各项产业竞争力相对也较弱。特别是在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差距显著。 不过,倪鹏飞也补充:“在增长的问题上,亚洲的一些国家增长比较高,特别是中国城市增长更高。” 另一个重要结论是:大多数名列前20名的城市,都位于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中。 其实,不仅仅是前20位的城市,中国内地上榜的18个城市,有一半是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内。 基于这份研究报告,倪鹏飞就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建议,如: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学习型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吸引外来人才,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建立知识型产业体系;建立信息等高技术中心,提供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多元的、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培育平等、宽容的创新文化;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城市的商务环境;加强政府、企业、社团和居民之间的开放和交流等等。 差距真的那么大吗 不过,有几个基本问题可能绕不过去:这份排名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情况?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差距真的那么大吗?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这样的排名? 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的观点是,一个排名,总是依据一个特定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变了,排名也会跟着变。另外,竞争力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城市比较一下,哪些方面比人家强,哪些方面又不如人家。 左学金认为,内地的一些大城市,与香港以及其他国家的大都市相比,主要的差距可能体现在软件方面,也就是“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资本的自由流动等方面,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香港,企业家群体的力量非常强大,对香港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这方面,内地的大城市比较弱。香港的企业有强大的国际网络,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内地的大城市就很少。即使在上海,有很多的企业进来投资,但上海企业走出去的很少。”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香港的地铁,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融合得很好,这其实反映的是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在上海,未来几年,地铁里程将达到400多公里,不过,在地铁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融合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气力。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的说法,与左学金异曲同工。他说,如果这个排名的指标体系是客观的,如果采集的数据也是真实的,那么,这样的排名结果很难推翻。 “不是服气不服气的问题,不行就是不行,除非这些指标本身有问题。” 竞争力不强,但吸引力很强? 那么,什么是竞争力?华民有一个直白的解释:全球企业家趋之若鹜的城市,就是有竞争力的城市。 “中国内地的这些大城市,有多少跨国公司的总部?有多少世界知名的品牌?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大约分布在全世界20多个城市。中国内地有几个?全球那么多的跨国企业,总部设在中国内地城市的有没有?现在一些城市,对外说引进了多少世界500强企业,实际上,引来的只不过是一两条生产线而已,人家的全球经营关系体系不在你这里,总部不在你这里。” 对于提升中国内地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华民的结论言简意赅: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壮大市场力量,把企业做大做强。 复旦大学的另一位教授张军,显然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他认为,有些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比如,从吸引外资的角度看,内地很多城市其实是很强的。而这在排名中很难体现,因此“排名并不说明问题”。他说,这些年,中国内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很大变化,总体上是在不断提升。但从排名上,看不出这样的变化。 相对于竞争力,张军似乎更强调吸引力。他认为,有些国家是既有竞争力又有吸引力;有些国家是有竞争力但缺乏吸引力;中国的竞争力落后于它的吸引力。“但竞争力与吸引力并不对立。比如,很多城市为了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不断改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增加投入。这样,又能够为吸引外资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此良性循环,最终使城市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