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热电联产 遭遇“中国式”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14:06 中国消费网

  ■记者调查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是目前已经商业化,可大规模实现能源转换效率最高的技术。到2004年全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容量达4813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2.26%,在全国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的蒸汽量占81.96%,热水量占26.72%。

  “热点联产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显著成效。”中国电力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秘书长周小谦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谈及热电联产的优势时如数家珍。

  发展热电联产是世界各国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它的价值、效益和功能均得到首肯。但在我国长期以来,“规模大就代表着效率高、环保和现代化,小的一定是效率低,污染严重和技术落后。”这种外界对热电行业的奇谈怪论始终弥漫其间。

  浙江经验

  热电争议的激辩虽未消去,但浙江、江苏等地已全然抛却争论,给予热电联产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热电设施充分发挥着节能作用。就此,记者前往实地采访,感同身受热电联产的节能环保功效。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注意到,沿路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区块比比皆是,尤其是纺织、丝绸、印染、医药

化工、造纸、皮革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大量聚集,使得工业热力需求快速上升,为热电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浙江省经贸委电力处副处长吴光中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热电企业已成为浙江工业园区、开发区、特色产业聚集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集中供热,稳定供热,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在浙江的一些工业园区调查发现,工业用热的企业,由原先小锅炉自供改为集中供热,他们绝对欢迎。一位印染企业的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原先用自备小锅炉供热,能耗高、人工成本大、安全隐患高,甚至有排放超标处罚,如今企业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后,经营成本大约降低10%—15%,小锅炉的安全隐患也彻底消除了。

  据记者了解,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以各市为主做好开发区、各类工业区块的热电联产规划,坚持以热定电,热电联产的原则。并且及时调整热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热电企业的积极性。2003年底以来,

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热电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浙江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实行汽价与煤炭价格联动。

  吴光中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浙江省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企业共134家,装机容量364万千瓦,全年共发电206.6亿千瓦时,全年供热2.2亿吉焦,平均热电比为336%,平均热效率为58%。据悉,2005年浙江热电联产节省能源约203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0万吨、二氧化硫6.2万吨、烟尘17万吨。

  浙江的这位热电当家人指出:浙江省今后将加大热电企业有效供热范围内工业小锅炉的拆除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现有热电企业集中供热范围,提高区域节能和环保效益。”

  不难看出,浙江省在推进热电联产时着实得到了实惠。

  热电联产大有可为

  热电专家王振铭教授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发展热电的意义不仅仅是发电,关键是代替小锅炉,一个热电厂可以消除成百上千小型燃煤锅炉。小锅炉的效率很少能达60%,而热电厂锅炉的效率能达到90%以上。热电联产的节能性不仅比小锅炉强,而且比大火电更有优势。

  如果拿1公斤煤发电,1公斤煤供热与2公斤煤热电联产相比,1.2万千瓦热电机组比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和60%效率燃煤锅炉的综合热电效率提高21.22%。初步测算,热电联产与火力发电比较,节约能源在3000万吨以上,相应也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小锅炉供应同等热量,热电联产节约4500万吨标煤。

  据中国电力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华能公司正在浙江建设的玉环电厂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发电效率45%,发电标准煤耗272.9克/千瓦时。同样是燃煤,浙江嵊州新中港热电公司的一台2.2万千瓦背压热电机组,发电标准煤耗仅176克/千瓦时。实际上只要热电厂按规定全年热电效率达到45%和热电比达到100%的最低要求,就意味着其中1公斤煤所发的电,效率已经达到玉环电厂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何炳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展望热电联产:“到2010年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4000万千瓦,仅此一项年节能3500万吨标煤。”

  然而,抛出的胡萝卜并非那么甜。

  遭遇“中国式”尴尬

  本来是节能环保产业,热电企业常常成为打压的对象,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混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火电行列,遭遇惩罚和制裁。在一个中部省份,省政府2005年下文,不论小火电,还是热电联产,规定当年所有6000千瓦机组必须全部关停,2006年所有1.2万千瓦机组全部关停。该省有130多座热电厂,大部分属于关停行列,几十个县市的工业供热和采暖都要依靠这些小热电,要将这些小热电全部扩建成大热电厂,全省将增加数千万千瓦的发电容量,否则只能全部改成小锅炉。

  “热电厂的建设是由热负荷的大小来决定装机规模,主要取代周围的分散小锅炉。因为远距离输送热能损失较大,热电厂的供热输送半径不能太大,所以一般热电厂供热半径不超过10公里。受10公里半径内的供热需求局限,建造热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多数在5万千瓦以下。机组大了综合热电效率不会提高,有的反而降低,这一因素决定了热电厂建设只能根据需求采取适度规模的方式。”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解释,国家是根据综合热效率和热电比两项指标考核热电厂的,供热量限制后,政府是不会批准建设大型热电厂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小,导致热电厂经常被与明令淘汰的“小火电”混为一谈,常常遭到各级政府的误伤。

  对此,浙江热电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谢百军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煤价均居于高位,而热电项目的投资已经基本商业化,投资主体非公企业居多,情况与几年前完全不同,担心大可不必,不能把小火电与热电联产混为一谈。以浙江为例,热电厂上网电价全国最高,达0.5234元/千瓦时,而煤价也已达到580元/吨,小火电的单位煤耗高达500—600克/千瓦时,仅燃料成本就高达0.3—0.4元/千瓦时,加上财务费用和排污、水资源等间接成本,再上缴各种税费,根本得不偿失。“如果我们真正将电力市场放开,发电企业电价过高就会没有市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会起作用。”

  但是,王振铭也中肯地指出:“也不排除,个别热电厂热负荷过小,偏离设计值较大,热化循环发电量少,大部分时间凝汽发电(等同火力发电),导致发电供热都不节能,此类热电厂则应该被淘汰。”

  规模为本抑或是效益为本?

  “无论电厂,还是电网,都在求大,每一个环节都在热衷于扩大项目规模,扩大投资规模,而不去关注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效益规模。”韩晓平向记者指出,规模效益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认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大的必定好。所以,在项目开发和项目审批上追求规模化成为优先前提,“大容量优先,大规模为本”在一些企业和部门成为铁律。

  韩晓平表示,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终端能效”的新观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关键要在终端用户点计算整合能源系统效率的真正提高,这与传统上在转换端计算效率的方法完全不同的。他认为,发展热电联产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热电联产规划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适度规模就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逐步实施。“搞热电联产不能好大喜功,如果从终端能效分析,大的未必都是节能的。大型热电还受到土地、水资源、环境排放空间等多种因素制约,所以坚持适度规模将能够达到有效节能的目标。”

  建设大热电厂存在诸多的限制条件,即便有资格建设这样规模大型热电厂,建厂条件能够允许的恐怕也寥寥无几。例如,建设一个2×30万千瓦的热电厂每小时需要燃烧超过260吨原煤,按照要求,厂区需要储备近15万吨原煤,需要有一个能够储备20年的大型灰场,需要建设专用进场铁路,需要铺设数十公里的主供热管道和数百公里的供热支线管网。每小时需要大约1800吨水资源,还将集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城市的土地资源更为昂贵,一座城市燃煤大型热电厂至少需要1000亩土地,还有电力输出走廊,主热力管网走廊,进场公路铁路等,都需要土地,还有一系列的换热站设施,土地配套费用就要数亿元。大型热电厂建设对于城市规划、城市的交通、水源系统都构成严重问题,城市大型热电厂的造价增加将直接影响这些电厂今后竞价上网的竞争能力,如果电价竞争不上,就只能减温减压供热,执行燃煤热力厂的功能。

  而且,目前一些大热网的能源浪费非常惊人,大型热电厂需要大型热力管网支撑,管网损耗的35%—40%将直接影响到大型热电厂的终端能效,所以大型热电厂的终端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达到小型热电厂的终端能效水平,将成为城市和市民沉重的经济包袱。

  利益之手过长

  热电联产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小,自然势单力薄。据一些热电企业老板介绍,1990年代初,国家为了支持热电行业,规定的热电上网电价比较高,但电网公司对热电企业并不欢迎,因为热电企业的电不如大电厂便宜,由于部门利益纠葛,总是限制热电的发展。严重的时候,热电企业的上网电费长时间得不到结算,一拖好几个月。

  目前电网采取的是无论远近,所有电厂统一加收过网费,在“竞价上网”中对于建在负荷中心地区的热电厂非常不利,热电厂与坑口电厂或大型火电厂相比,由于地处城市之中,土地费用高,环保标准高,同时承担大量供热管道投资,单位造价必然高于后者。热电厂发出电可以就近使用,而后者需要配套长输线路和大量变电站,输变电损失巨大。韩晓平指出,让热电厂为后者承担输变电系统投资和损耗是极不合理的,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应该争取废除。

  其实早在2000年,原国家计委等4部委就联合发布过一个1268号文件,在这份《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就有明确规定:热电联产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各地区、各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热电厂应根据热负荷的需要,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并以满足热负荷的需要为主要目标。地区电力管理部门在制定热电厂电力调度曲线时,必须充分考虑供热负荷曲线变化和节能因素。但在强大的部门利益面前,再好的政策和规定都被无形消解了。

  (编辑:李旭波)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