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2006年度中国20宜居城市 大城市得分普遍比较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13:36 南方都市报

  20宜居城市 深圳排第6

  一项新发布报告中珠海第9广州第16,专家质疑广州一年内排名波动大不合情理

  日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零点宜居指数——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在城市宜居排名中,广州由去年的第4跌至第16。这一变化引人注目,引起专家疑惑。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认为,一年之间同一公司做出的排名如此波动不合合情理,从调查方法来看,受访人群的选择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今年的《报告》中,另外两个纳入调查的广东城市——深圳、珠海分列第6和第9。在所有20个受调查城市中,前三名分别为宁波、厦门、成都。

  本报讯 日前,国内调查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报告,公开其评估的国内20个城市的适宜居住的指数。在这个报告对20个城市进行的排名中,广东三城市深圳、珠海和广州分列第6、第9和第16。

  居住空间占总评分五成

  对于宜居的概念,零点集团认为,宜居就是讲究人性、突出个性、适宜居住。在“零点”的网站上,把宜居指数解释为“普通居民结合在城市生活的经历和主观感受,对于城市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平衡性与完备性在各个维度上的综合评价”。

  据悉,本次调查零点公司共采集有效样本量2553个,受访者均为受调查城市的18—60周岁常住居民。在本次调查中,宜居标准被细化为3个大指标共11个小指标,这3个大指标分别为:居住空间(含居住面积、户型设计、新技术应用、休闲房产4个小指标)、社区空间(含社区环境、社区管理、社区配套3个小指标)和公共空间(含绿色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环境、城市经济环境4个小指标)。在合成总分时,居住空间得分占比55.9%,社区空间占比10.7%,公共空间占比33.4%。

  大城市得分普遍比较低

  经过调查、合成总分,排在前五名的宜居城市为宁波、厦门、成都、苏州和三亚,入围的大部分是沿海中小城市;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排名相对都比较靠后。研究人员认为,沿海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强,生活比较悠闲,因此居民的宜居感受比较强;大城市虽然发展机会比较多,但是个人居住条件、社区条件、生态环境、公共交通等宜居必备因素相对都比较差,因此综合来看,大城市居民对所在城市是否宜居的评价偏低。

  近年来,广州一直在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但在这次调查中,广州在20个城市中名列第16,远远落后于同省的深圳和珠海。

  广深“休闲房产”不及格

  记者了解到,在判定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的11项指标中,广州有7项不及格(每个指标总分100分,60分及格),有9项低于20个城市的平均分,总得分为58.89。同省的深圳市,有3项指标不及格,3项低于平均分,总分为66.95。

  此外,在“休闲房产的拥有情况”、“社区配套”和“社区管理”三项指标上,广州和深圳均不及格。而在指标“休闲房产的拥有情况”上,广深的得分仅为23.10和22.00,为所有指标中最低的。

  声音

  “调查权威性值得质疑”

  “广州不至于这么落后,这份调查的权威性值得质疑。”对于零点调查公司的宜居城市排名,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研究员表示怀疑,他曾在美国柏林顿和波士顿居住多年,而这两个城市是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质疑一:一年内排名波动太大

  彭澎首先表示,2005年3月,零点调查公司曾公布国内十大宜居城市排名,上海、大连、北京、广州、成都、青岛、杭州、桂林、珠海、厦门分列前十。“调查当时就引发质疑,深圳为何没有进入前十。”彭澎接着指出:“同一个调查公司,一年多后的相同调查,城市排名起伏很大,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如上海从第1变成第10,北京从第3变第19,广州从第4变第16,深圳从10名开外升至第4等。虽然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排名如此波动不合情理。”

  质疑二:受访人群太单一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公布,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受访城市2553名18岁至60岁常住居民。

  彭澎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零点调查的对象太单一。“我个人认为,调查应该选取四种人群,一是常住居民,他们是本地人,对城市了解透彻;二是外来人员,他们在这里生活,对城市各方面发展都很关心;三是旅游人群,了解他们对这座城市是否羡慕,是否依恋;四是外国人群,他们能用国际观点来点评这座城市是否宜居。此外,还必须有专家意见,毕竟专家比较理性。因此,仅仅入户访问2553人是不够的。”

  点评

  广州得分低到让人疑惑

  在本次调查的11个指标中,广州有9项低于平均分,彭澎表示不可理解。“广州改革开放早,很多人认为广州就是赚钱的热土,而实际上,广州是从1999年就开始打造‘两个适宜’的城市,是国内最早的。虽然近两年产业调整,发展重工业,导致空气有所恶化,但最近又重拳整治。对调查的很多指标,我不认同。”

  在人均居住面积满意度上,彭澎表示,近年来广州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打分过低;在户型设计的适居性上,彭澎表示,广州是国内商品房最早出现的城市,户型一直全国领先,这才有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北上”发展的局面。“在城市规划上,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概念规划’和‘组团发展(如东南组团、北部组团)’,都是比较领先的。而社区环境、城市经济环境、休闲环境等指标,广州更是发展得不错,这些都低于平均分,确实让人难以琢磨。是不是调查公司在访问时,把握市民回答出现偏差,或者访问人员覆盖阶层不够?”

  彭澎还表示,美国评选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时,主要指标包括环境、医疗、社保、机场与市中心的距离、物价和工资、城市风貌、治安、人文等,其中广州多项指标都是不错的。

  此外,彭澎还认为,在国外,这种宜居城市的评选不过是饭后谈资,市民不会看得太重。

  深圳第6应该可以接受

  关于宜居城市的排名结果,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认为,“整体上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也表示,20个城市一共选取了2500多个样本,平均一个城市仅120多个,样本量有些小。而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样本怎么发放,发放的人群是怎么样的,会对调查结果有很大影响。比如样本投放到龙岗和投放到福田,结果肯定是大相径庭。”因为对于具体的调查方式和操作方法不太了解,乐正表示,不好对调查的科学性进行具体评价。

  在所有的考察指标中,乐正认为,“宜居”的指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而深圳在宜居城市中排名第6,则“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不过,对于各项指标,乐正认为,基数的选取的也应该很重要。比如在其中深圳得分最低仅有22分的“休闲房产的拥有情况”上,他认为该数据应该是包括了流动人口以后得出的。乐正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应该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

  对于此类调查排名的结果,乐正认为,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必过于认真。因为每个调查所选取的标准虽然有公共部分,但仍会存在不同,而目前国家对“宜居”的标准,尚没有统一的划定。“一些得分过低的指标,可以提醒相关部门加以参考和注意。但不必太过在意。”

  今年宜居排名

  1 宁波

  2 厦门 去年第10

  3 成都 去年第5

  4 苏州

  5 三亚

  6 深圳

  7 青岛 去年第6

  8 桂林 去年第8

  9 珠海 去年第9

  10 上海 去年第1

  11 天津

  12 南京

  13 大连 去年第2

  14 杭州 去年第7

  15 昆明

  16 广州 去年第4

  17 重庆

  18 西安

  19 北京 去年第3

  20 武汉

  总分 深圳66.95 广州58.89 20城市平均分61.4

  第一类指标   指标描述              深圳得分  广州得分   平均分

  居住空间 市民对目前个人及家庭住房条件的    67.62   58.06    60.5

  主观感受评价

  居住面积 个人对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的评价     69.33   58.13    60.19

  户型设计 个人对住房采光、通风及私密性的评价  72.74   63.20    67.20

  新技术应用个人对住房节能、环保技术的评价    63.75   54.91    55.80

  休闲房产 个人是否拥有专用休闲娱乐的房产    22.00   23.10    24.88

  第二类指标指标描述               深圳得分   广州得分 平均分

  市民对个人及家庭所居住小区满足其与  58.37   54.81    53.8

  居住、生社区空间            

  活有关的各方面需求的主观评价

  社区环境 个人对居住小区的生态和人际关系的评价 65.06   59.86    60.19

  社区管理 个人对居住小区的相关管理的满意度评价 59.21   51.17    49.03

  社区配套 个人对社区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52.54   55.21    54.57

  第三类指标指标描述               深圳得分   广州得分  平均分

  公共空间 市民对所在城市满足其与居住、生活有  66.30   61.46  65.3

  关的各方面需求的主观评价               

  绿色生态环境 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观感受     67.94   61.37  65.33

  城市规划 对城市各功能区分布、硬件的主观感受  69.41   69.09  70.82

  城市人文环境 对城市文化的主观感受         65.42   59.95  65.19

  城市经济环境 对城市经济水平及未来潜力的主观感受  65.03   60.64  63.76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何达志 王莹 实习生 安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