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警惕“高考经济”“老三样”变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4:38 中国消费网

  由于人们对“高考经济”的理性认识,往年高考经济“老三样”——专为考生静心备考的“高考客房”、安神补脑的营养品、金榜题名后的谢师宴,今年渐渐失去以往的光鲜,一向善于把握“商机”的商家于是又推出“新产品”,诸如“高考心理按摩”、“高考兴奋剂”、“仿真高考试题”、“高考网上咨询”等,简直出神入化,让人眼花缭乱。

  的确,面对“高考经济”中唾手可得的红利,有哪个商家不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于是,“高考经济”的泡沫在往年越吹越大,在今年还想继续吹大,各种千奇百怪的“创意”纷至沓来。

  其实,大多数商家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高考经济”就像是寄生在“高考”这一特殊社会载体上的一颗颗毒瘤,即便其疯狂而短暂的生命,也往往是靠吞噬考生身上的养分来维持的。

  “高考经济”中对考生正常的营养补充和心理辅导无可厚非,但是考前吸氧、考后摆宴,还有所谓的“高考兴奋剂”,则完全是劳民伤财。对那些富有的考生家庭,花这点钱也许算不得什么。但中国的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则是不争的事实。对这些家庭而言,“钟点房”、“心理按摩”等消费,肯定远远超过承受能力。为什么我们一方面批评对孩子娇生惯养的陋习,另一方面却在为孩子创造奢华的条件?一方面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仍把高考炒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只因为攀比之风和媒体相助。为了孩子出人头地,家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一掷千金。

  我们应该让“高考经济”回归理性,不应该把它的泡沫继续吹大。同时,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介应该倡导文明风尚,不要刻意炒作“高考经济”,防止相互攀比的畸形消费。

  作为家长和学生,都能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应对高考是应该的,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要相互攀比,要认识到“高考经济”是商家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畸形消费,家长和考生应冷静对待,更不要借此“腐败”;作为学校,应该教育学生理性消费,并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一些教师在“谢师宴”上吃喝拿要,还有的借“谢师宴”大肆炫耀,到处拉“家教”、谋私利,这些都有损于学校的教学和形象;作为政府,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让大多数家庭能承受得起教育消费,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同时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以免“毒害”社会风气。

  总之,以往推波助澜“高考经济”的“老三样”,今年失去光彩,但是,商家们玩起的新“花样”,再次考验考生及其家长的理性。可千万别再让“高考经济”刚破灭的泡沫再次吹大。(编辑:盛秀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