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数千亿投入的尴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4:26 中国消费网 | |||||||||
荒漠化加剧触目惊心 “中国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第35个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国家每年荒漠化控制工程建设费用约为1000亿元,多年来结果却是‘局部改善,
荒漠化加剧让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们尝到了苦果,今年更是突出。 据中央气象台介绍:截至5月24日,今年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7次沙尘天气过程,按强度分类,其中强沙尘暴5次、沙尘暴5次、扬沙7次,可能是近7年来沙尘天气的第二个严重年份。 “我国的荒漠化正在呈加剧恶化之势,并且已经开始威胁到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荒漠化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治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地超载,导致过垦、过牧和生态环境环境不断恶化是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是在大风和强对流作用下,将形成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二是吞噬草场和农田,使人类的生存空间缩小;三是会带来当地环境的恶化,进一步扩大沙漠与沙地面积。 根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分布于18个省的498个县,近4亿人口;在世界110个受荒漠化危害国家与地区中,我国是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曾昭海博士去年专程考察过草原沙化情况。他告诉记者,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例,目前呼盟退化草原399.3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0%,并且退化还在逐年加剧。该盟陈巴尔虎旗更是突出,1985年陈旗可利用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90.1%,2002年可利用草场占总草场面积的88.9%;平均草群高度1985年为50厘米,2002年为38厘米。 “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曾博士说。“主要表现为草原过度利用,导致局部地区超载严重,草畜矛盾突出;第二是乱挖乱垦,导致草原植被破环,沙化退化加剧。” 国家“沙漠化”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沙漠与沙漠化》报告显示,近年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约占GDP的14%。据此推算,2000年为7000亿元,其中,包括沙漠化在内的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 加大治理刻不容缓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对荒漠化的防治,累计投入数千亿元之巨。但研究结果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土地沙漠化形势依然严峻,沙尘暴也愈演愈烈。 “如果任由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中国整个北方的生态系统将会发生全面的溃决。”刘治彦说。 据他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个半世纪,沙化土地面积年均递增1060平方公里左右。新中国成立之后,沙化土地面积逐步加快。上世纪50-70年代中期,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这个速度竟升高到每年3463平方公里。 据了解,1958年,新中国制定《内蒙古和西北地区治沙规划方案》,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荒漠化控制工作。 迄今为止,荒漠化形势没有根本改观。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认为,我国荒漠化对策系统存在基本缺陷,如科学合理的荒漠化控制观念尚未完整形成;横跨多部门的荒漠化管理决策体系不完备等。 刘治彦告诉记者,荒漠化治理效果“整体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长期以来,缺乏人地关系协调的理念,将治理荒漠化和沙尘暴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化为植树种草和防沙治沙工程。 “同时工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没有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地方政府关注的是生态工程款项这样的现实问题,而对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显示效益的生态工程本身并不特别关注。第二,没有和农牧民的增收结合起来,农牧民关心的是眼前的个体经济利益。这对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生态建设工程流于形式。” 世界银行农村发展部中国和蒙古司负责人于尔根弗格勒认为,沙漠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灾难,人和牲畜正在破坏亚洲草原脆弱的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将人口从受影响地区搬迁出去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之类的措施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对于解决土地荒漠化、防治沙尘暴,只是起到了治标的作用。因为,这项政策未能消除对草的生态环境压力。”刘治彦告诉记者,“治理荒漠化着眼点应放在沙源地区地表植被的恢复和人地关系协调上。也就是在沙源地区移民减人,自然恢复植被。”(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