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一艘艘游船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启程前往三峡,开始阳光下的旅程。游客将挥别夜游三峡的尴尬,迎来“阳光三峡游”。
此前,因为下水游船的行程,三峡游中的不少景点只能在黄昏暮色中观赏。下水游轮多在晚22时前后到达三峡的标志——夔门,沉沉夜色笼罩了一切。而轮船深夜在长江抛锚后,次日天不亮就启程,夔门硬生生被错过。游客只能听见咆哮的江水声——游客曾经从夔
门之间穿行,却连夔门是什么样都看不清。
名扬天下的白帝城紧邻夔门,位于瞿塘峡口,已有1900年的历史,却时常因为游船到达的时间太晚,使游客无法欣赏风光,2005年全年仅接待夜游人数500余人次。有的游客曾怅惘地将李白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改写成“遥辞白帝夜幕间,千里三峡连夜还。两岸猿鸟犹酣睡,游客憾过万重山。”
新鲜出炉的“阳光三峡游”将改变这种状况。旅程由三天改为四天,多出了一个旅游日,白天游览,夜晚仅用于泊船休息。日前,奉节已与重庆江山游船公司、观光游船公司等5家轮船公司、21家专营长江三峡线的旅行社正式签订了必停、必游白帝城景区的协议。
新版方案将使三峡游的行程一改过去的繁累,“上船就睡觉,睡一觉跑着看庙,看完庙又上船睡觉”将成为历史。
2004年,三峡游曾跌入14年来最低谷,重庆近80%的三峡旅游船停运。而今,众望所归的“阳光游”方案能否让三峡旅游走向阳光?
大起大落,三峡游在旅游市场中颠簸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峡谷之一,近20年来,历经“三起三落”的盛衰之变。
1979年,三峡旅游开始破冰之旅,作为全球惟一可以乘船全程游览的峡谷,长江三峡对海内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992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国内出现了“告别三峡游”噱头,“三峡游”受到热捧。1990年至1993年间,“三峡游”蓬勃发展,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6万人次,国内外游客每年递增38%。但在1994年后,三峡游开始了为期3年的沉闷局面。
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一些海内外旅行社推出了“原始三峡游”的概念,三峡游急速回暖,三峡当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26万余人次,重庆朝天门码头上的游船超过100艘。可到了1998年,游客人数比上年陡然下降了两成。此后,三峡旅游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到2000年,三峡旅游才有所恢复。
从2001年开始,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的消息被错误地宣传为再也看不到原汁原味的三峡,“绝版三峡游”的策划甚嚣尘上。2002年,长江迎来第二次截流,游客纷至沓来,当年,海内外三峡游客达145万余人次,达到顶峰。此后,严重透支的三峡游宿命般地再次滑入谷底,到2004年全面亏损,剩下50多艘游船平均每天装不满一个班次,连维持日常开支都显得困难。(编辑:王彦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