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由于东星航空首航期间推出“买机票赠港澳游”、“999元港澳双飞5日游”等活动,报价比市场价要低700至800元,遭到8大航空公司联合封杀。8大航空公司不仅把东星航空公司屏蔽掉了,使东星查不了它们的信息、无法销售它们的票,还秘密召开会议联合炮制出4条禁令:各代理点不准销售东星机票;不允许东星航空机票签转联程;各旅行社不允许帮东星订票;各景区驻汉办事处不得帮东星订票。(5月31日央视)
显然,这是行业强大的垄断势力对“行业鲶鱼”赤裸裸的打压和霸道的扼杀。民营航空被如此打压已非首次,上海春秋航空、天津奥凯航空的“不老实行为”都遭遇过类似的联合封杀。
指望谁来反垄断并主持行业公道呢?我想,民航总局是指望不上的,由于与垄断资本既得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实际是垄断集团的代言人和垄断利益的保护者。比如去年春秋航空“超低票价”事件中,民航总局就明言“机票不得低于4.5折”,维护老牌航空公司的利益——民航总局由于深陷垄断利益而失去反垄断能力,《反垄断法》又尚未出台,难道放任这种赤裸裸的垄断行为?
我突然想到,那些争着抢立《反垄断法》、争着当《反垄断法》的立法牵头机构、争着当《反垄断法》出台后执法主体的部门哪里去了,拿什么来证明自身的反垄断资格和反垄断能力呢?这么典型的垄断事件,不正是这些部门施展“反垄断才华”的机会吗?
媒体曾报道过,《反垄断法》酝酿了12年所以难以出台,在于中央几个部委争抢《反垄断法》的立法权、争当执法主体:国家发改委在经济研究报告中把推动《反垄断法》出台看做自己的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和商务部也都通过各种方式把该法揽到自己部门。前几天有传闻说,哪个部门也别想成执法主体,国务院拟设立“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反垄断主管部门——这毕竟只是传闻,为主导反垄断工作,几家部委还在明里暗里较着劲儿。
我想,空口无凭,与其那样在纸上和黑箱中较劲,不如到现实经济生活中来进行“反垄断资格PK”,以实在的反垄断实践证明本部门在反垄断上独到的优势和出众的能力,以鲜活的案例说服公众认同本部门主导《反垄断法》,以公众看得见的方式树立部门反垄断权威。
比如,通过对此次“8家航空公司封杀低价航空”的反垄断干预,首先证明自身的反垄断敏感:对经济生活中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垄断行为有着非常灵敏的行业敏感和专业嗅觉,哪里的市场一出现垄断,就能敏感地感觉到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缺乏反垄断敏感的部门是无能担当这一执法者的;然后是证明自身的反垄断能力,反垄断不是像某些部门的执法那样,设几个关卡、发几个文件、搞几次执法行动就行的,它需要很高的专业能力,能在众多市场头绪中分离出真正的垄断行为和正常竞争行为;再就是证明自身的反垄断勇气,在中国,反垄断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因为中国的垄断主要不是单纯的市场性垄断,而是牵涉到许多部门利益的行政性垄断,反垄断会得罪许多部门,比如此次8大民航就连着民航总局的利益,哪个部门能像李金华那样拉得下“同僚”面子,这就需要勇气,勇气实质是一种“独立的反垄断姿态”。
“8大航空公司封杀低价航空”不只考验着中国航空业“市场化”的牌号,更重要的是考验那些口头上争当反垄断先锋的部委:是真想反垄断,还是仅仅看中一些现实的执法利益?(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