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遗名录公布 北京申报非遗项目过半落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09:52 中国消费网 | |||||||||
文化部昨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有13个项目入选。其中,北京自己申报的21个项目中,有9项入选,京西古幡乐等12个项目落选。 专家争议致京西古幡乐落选 北京入选项目有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象牙雕刻、“聚元号”弓箭制作
其中,昆曲和京剧由文化部直接指定,而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国家部委推荐项目。 相比最初的公示名单,最后的入选项目多出5项,有关负责人称,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北京抖空竹、雕漆工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5项,是在公示后根据专家的建议列入的。 京西古幡乐2004年就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工程。此番落选,据北京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石振怀透露,并不意味着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价值不够高,可能是一些专家在论证审批时有不同看法。 此前,据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介绍,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518项,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10大类。格萨(斯)尔、梁祝传说、东北二人转、徽州三雕、针灸等都进入了首批国家名录。 全市普查民间老艺人 石振怀透露,目前有关部委正就入选国家名录项目的监管办法征求意见,预计很快就会出台,同时,文化部也鼓励各地收集实物材料,建设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博物馆和资料文献收集中心。 北京市文化局助理巡视员阮兰玉介绍,市文化局目前正在对民间艺术以及老艺人进行普查,将出台扶植政策,比如在学校开设民间艺术的课程或者建立传承基地。目前,东城区和门头沟等地已开始类似工作。 (编辑: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