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北京市运管局负责人称1.2元出租全部退出运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7:11 华夏时报

  运管局:极少数仍在协商遗留问题

  沈梦培:考虑不再参加任何听证会

  市运管局出租汽车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1.2元出租已全部退出运营

  “1.2元的出租车已经全部退出了运营市场。”上周末,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市场上还存在一些1.2元的出租车,“是极少数车辆由于遗留问题没有协商好。”新旧更迭,上周末,1.6元的出租正式调价至2.0元,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变化(见A05版)、调价后的黑车治理问题(见A04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独家披露

  1.2元出租被令全面退出

  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1.2元的出租车已经全部退出了运营市场。如果存在,也是极少数车辆由于遗留问题没有协商好。当记者询问,4月26日召开出租车价格调整听证会时,有关部门介绍还有3000辆的夏利出租车在运营,并将于年内淘汰,为什么事隔一个月,3000辆夏利车就全部退出时,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加快了淘汰的速度。”那么,有关部门是否会考虑在北京增加小排量低价出租车呢?这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不会考虑。”

  记者调查

  “个别遗留车”少之又少

  随后,记者致电北方出租车公司,一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市场上1.2元的夏利车在4月底、5月上旬左右就已经淘汰完毕了。“这是各个出租车公司按照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加快了淘汰的速度,主要是为了配合出租车调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记者调查的渔阳、祥龙、新月、金建、银建等20家出租汽车股份公司均已将1.2元夏利车淘汰出局。

  而市场上“个别遗留”车辆也已经微乎其微。5月20日,本报记者在5个交通路口蹲守了5个小时,详细统计了驶过的夏利出租车,出现频率如下:(1)上午9:00—上午10:00,公主坟城乡贸易中心,0辆;(2)上午10:30—上午11:30,复兴门地铁站,2辆;(3)中午12点—中午1:00,西直门地铁站,0辆;(4)下午2:00—下午3:00,官园桥,0辆;(4)下午3:30—下午4:30,东直门,1辆。

  专家表态

  救救低价小排气量出租

  “救救低价小排气量出租。”北京地球村主任、环境问题专家廖晓义女士直言不讳地告诉本报记者。“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应该是向着‘社会公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赢的目标设定,这是个关系到整个城市必须谨慎的决策。”廖晓义女士担忧地说,目前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却正在走上偏向甚至是背离三赢的方向。

  “出租车提价甚至会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廖女士表达了她反对出租车提价的看法,可以让部分出租车涨价,但更应该保留1.2元的夏利、1.6元的捷达、富康这些低价位小排量的车型,而且还要控制好各类车型的比例。“应该允许乘客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廖女士表示,她已经准备了一份提案上交给北京市市长和市委书记,讨论关于出租车提价的观点。

  特写

  劳模的哥留恋并支持着

  于凯:最早淘汰“小面”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些司机甚至忍不住趴在方向盘上哭,说“家里脱贫全靠了它”。

  前不久,首汽公司劳模司机于凯的夏利出租车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说起自己的那辆夏利车,于凯师傅无比留恋。

  “我对这辆夏利车很有感情,毕竟开了有10年。”他告诉记者,老的哥对于自己的车都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最早淘汰“小面”的时候,他看到过一些司机甚至忍不住趴在方向盘上哭,说“家里脱贫全靠了它”。于凯说:“虽然不至于搞个清明扫墓之类,但我想以后每年5月15日,我都会去首博看看它的。”

  对于夏利车在北京出租车行业中的消亡,于凯认为这是符合城市发展、乘客需求以及司机利益的。

  于凯表示,就像当初有“面的”,非常方便老百姓的出行,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需求的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还要更加安全、舒适,比如夏天要有空调等等,于是“面的”就不得不被淘汰。

  “几年前我开夏利的时候,在运营中碰上有些外地的乘客,他们坐在车里跟我一聊,就会带着自豪和遗憾,自豪是因为自己城市的出租车档次比夏利高,同时也为北京作为首都却仍然在采用夏利作为出租车而感到遗憾。”于凯说。

  于凯认为,涨价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其实未必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城市的交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由公共交通来完成的,而出租车大多数时候都是满足一些特定乘客以及特殊需求的人。”

  见证

  “骨灰级”的哥从面的到捷达

  王学永:“那段岁月简直是出租车的黄金时代,坐‘面的’的人很多,1元/公里,老百姓抱着菜篮子都要打车。”

  有14年开出租车经验的“银建”老的哥王学永亲身经历了北京出租行业发展衍变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个“骨灰级”的哥,是北京出租行业的“活字典”。

  王学永说,他1992年踏入北京出租车行业,一直到现在。王学永告诉记者,他刚踏入出租车行业的第一个公司是已经被兼并十几年的京脯公司,当时开的还是黄色“面的”,2800元/月的份钱能净收入4000多元。“比现在轻松,挣的还比现在多。”

  1994年京脯被兼并后,王学永在航联公司花4万多一次性购买了一辆黄色“面的”运营搞,每天工作10小时,一月能挣七八千,“那段岁月简直是出租车的黄金时代,坐“面的”的人很多,1元/公里,老百姓抱着菜篮子都要打车”。

  1996年8月,王师傅到了银建公司。2002年12月,王学永转到金建公司工作,为了应对4300元/月的纯份钱,王师傅每天工作近14小时,一月下来净收入还不到2000元。2005年4月到银建公司开起了捷达,“纯份钱就要4500元/月,每天工作12小时加上油补也才1800元每月”。

  王学永告诉记者,在此前经历的几次调价中,这次调成2元是最不合理的。

  背景资料

  北京出租一路跑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出租车主要有皇冠、大发“面的”和夏利3种。

  1999年“面的”退出北京市场后,夏利车一直是人们出行打车的首选,成为京城出租车的主力军。

  2004年开始,为迎接奥运,北京开始淘汰夏利出租车。

  2006年5月中下旬后,伊兰特、索纳塔、捷达等车型成为北京出租行业的绝对主力军。

  同时,今年北京市场上剩余的全部8000辆夏利出租车,将全部被淘汰,夏利出租车将成为历史。

  百姓声音

  百人联名挽留夏利车

  在西直门地铁站出站口站了十多分钟的顾先生终于看到一辆夏利出租车,刚招完手却被前面一个小伙子眼疾手快地蹿进车里,顾先生摇摇头低声骂了两句,倚着栏杆又开始等候。

  “以前是为了能便宜点,现在倒不单单是这个原因了,夏利出租车很快就要绝迹了。”顾先生告诉记者,他担心6月份后北京城就再也看不到夏利出租车了,只要时间允许,他现在都会等夏利车,哪怕花上半小时。

  “打夏利车都已经演变成一种情结了。”顾先生告诉记者,就像北京当年刚取消“面的”一样,走在大街上总让人有失落的感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看到夏利车被人抢先坐上去了,街上只剩下2元的出租车了。”

  顾先生说,他是名中学语文教师,正在到处奔走为挽留夏利车联合签名,目前已经有100多个签名了。

  “我也不想炒作什么,也明白要想挽留住1.2元的车实在太难,但我们只想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告诉大家,1.2元的车有它存在的必要和理由,还有这么多人在支持它、怀念它。”顾先生动情地说,“真要告别的时候,我们还是祝它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孙金凤刘伟刘畅

  每天1600辆出租车调价黑车屡教不改将被没收 

  标杆车队率先调至2元钱

  2006年的5月20日对于本市的出租车行业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至6月30日,本市出租车租价标准将全面调整——执行了8年的1.60元/公里的租价调整为2.00元/公里,同时建立租价、油价联动机制。本市的出租车将从此告别三种租价(1.20元/公里、1.60元/公里、2.00元/公里)并存的时代,而迎来2.00元/公里统一租价的“出租车新租价时代”。

  政府发布

  每天1600辆出租车调价

  20日零时,出租行业的标杆——于凯车队的108辆伊兰特和捷达率先由每公里1.60元调整至2.00元。与于凯车队同时调价的还有祥龙、北汽等出租汽车公司。从5月20日至6月30日,北京出租车将以每天1600辆出租车的速度调价。

  据介绍,此次租价调整过程中涉及计价器调整和价签更换等相关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同时,企业在6月、7月两个月中继续按原标准向司机发放燃油补贴。从8月起,对2005年1月1日前投入运营未更新的车辆发放补贴,单班车每月100元,双班车每月150元。执行新租价后,承包金不允许上调。

  8月起提高的哥社保基数

  燃油补贴取消后,企业停发的燃油补贴费用大部分用于为司机缴纳的社会保险。自8月起,按新标准为司机缴纳社会保险。具体标准为:按不低于北京市上年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1640元/月)的基数为司机缴纳社会保险。此外,要定期公开涉及司机利益的费用收支情况,并按规定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联网监控黑车趴活地段

  同时,市有关部门将针对本市黑车非法运营的现状,加强对“四站一场”和10个客运站黑出租非法运营的整顿治理工作。

  目前总队建立了监控指挥中心,并与有关场站的监控设施实现了联网,对黑车经常趴活的地段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对没有监控设施的场站,已配备了两辆移动监控车。

  此外,所有的执法人员和车辆配备了无线通讯设备,可把查处的黑车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且交通执法总队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之间已实现了数据共享。

  黑车屡教不改将被没收

  对屡教不改继续从事非法运营的将从重处罚,直至没收车辆。

  对2000年以来812辆被查扣的长期不来接受处理的黑车,从5月15日陆续利用媒体予以公告,如10天之内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将依法予以拍卖或报废解体。

  代表声音

  沈梦培:已尽责但仍觉失望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还需多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发展一批租价便宜的小排量出租车。”人大代表沈梦培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想再当任何听证会代表

  沈梦培曾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出租车租价上涨的听证会代表之一。在沈梦培书房一角,有个大号的文件袋,里面装的都是各大媒体关于北京出租车价格调整的报道,他一份份拿出来给记者看,边回忆边讲述自己为租价调整事件奔走呼号的过程。

  在他的个人博客上,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关于出租车问题的文件夹,把从1998年以来自己写下的关于出租车价格的人大提案都纳入其中。记者发现,博客上最新更新的时间正是昨天(5月21日)。

  他告诉记者,租价听证会后,他又专门向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出租车问题的提案,阐明出租车不宜调价的原因。

  方案如此迅速出台,沈梦培代表表示,他未接到任何告知,他是通过媒体了解到的。而且在听证会召开后,并没有接到有关部门对于自己建言的任何反馈,他表示很失望。他说,他已经尽到了一个代表应尽的责任,但考虑将不再担任任何听证会的代表。

  建议多上小排量出租车

  他认为,发展小排量出租车,不但能通过降低油耗来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因购置、保险、养老等各项费用的下降,使公司管理成本下降,进而降低承包金和租价。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空驶率,让有需要的老百姓都能坐得起出租车。

  沈梦培给记者算了笔账,北京市已经从4月1日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但是北京还没有节能环保型小排量出租汽车。

  从

能源消耗方面计算,驾驶一辆排量为1.6升的轿车,每天行驶里程在250公里,一年下来就是9万公里,以百公里10升的平均油耗计算,一年耗油就是9000升。

  我们可以算算这笔账,一辆排量1.0升的汽车与1.6升的相比较,假定每月跑7500公里,1.0升的比1.6升的节油281.25升左右,一年可以节油3375升。

  如果北京市出租车有50%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一年可以节油111375吨。按现行油价计算,1升93号油价为4.65元,以此计算,50%出租车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则可比用1.6升的轿车节省517893750元,每辆车可节省15693.75元。

  -调价方案

  经市政府批准,由市发改委公布的最终调价方案与此前的听证方案基本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60元/公里车型租价标准调整为2.00元/公里,其他车型租价标准不变,基价里程、基价、空驶费、夜间收费、等候及低速行驶收费等其他收费办法不变,取消政府和企业的燃油补助。

  建立油价与租价联动机制,启动点设为油价5.20元/升。

  ★油价达到5.20元/升时,由企业发放燃油补贴,与司机共同承担燃油上涨费用。

  ★油价达到5.50元/升时,向运距超过基价里程的乘客收取0.50元/乘次的燃油加价。

  ★油价达到5.80元/升时收取1.00元/乘次的燃油加价。

  ★油价达到6.10元/升时,提高租价,租价调整后,停止燃油加价和停发燃油补贴。如油价继续上涨,仍按上述办法执行。

  ★油价下降时,根据下降幅度,降低租价或取消燃油加价、停发燃油补贴。如果93号汽油连续一年平均价格下降到4.26元/升,那么下调租价0.20元/公里;如果下降到3.63元/升,那么再下调租价0.20元/公里。

  本报记者孙金凤杨超

  担心租价上调导致生意难做 

  的哥打算主动跟乘客讲价

  从听证到实施,此次调价,无论是的哥还是乘客都感觉有些突然。

  面对2元/公里的租价,有乘客觉得无所谓,有乘客开始计划买车,还有的甚至选择了黑车;靠车吃饭的出租车司机更是有话要说,有人表示舍不得“油补”,有人预计近期很难赚到钱,甚至有人表示“如果乘客嫌贵,可以讲价乘车”。

  诉苦水

  估计前仨月赚不到钱

  “在西直门附近晃悠了一早上,只拉了4个活儿,都是短途的,最远的也才15元,总共挣了51元。”银建公司吴师傅的车是第一批涨价的。他说,刚才和几个同时提价的哥们儿通了电话,他们都在CBD和使馆区趴活儿,“那边稍微强点,半天也拉了230元,和平时差不多”。吴师傅随后便开车到国贸趴活儿。半小时后,记者电话联系上吴师傅,他告诉记者,从西直门到国贸一路空驶过去,“很多人招手拦车,拉开车门一看是两块的,又不坐了”。

  “按这种发展态势,我估计前3个月是挣不到钱的,看能不能申请干个体,不行就只好转行开黑车了。”吴师傅无奈地说。

  出偏招

  的哥要贴“议价”标签

  “我也要给自己调价。”首汽的王师傅的车也是第一批调成2元/公里的。他告诉记者,调价后,他也给自己和乘客制订了一个“个人调价方案——议价”。

  “以后我还想在价签旁边贴张‘议价’的标识。”王师傅说,议价是指乘客上车后可以和司机讨价还价,“比如从公主坟到机场乘客开个差不多100元的价格,我就走。”王师傅告诉记者,议价的思路来自外地游客。据王师傅说,每年“五一”、“十一”外地游客来北京时都要跟出租司机讨价还价。“很多外地游客说他们城市就是可以议价的。”王师傅说,其实提价前,夜里出车时也老能遇见议价的乘客,如果给的价钱差不多,不打表也走。“议价既能满足乘客的要求,对我的收入也相对有保证。”

  算细账

  “远活儿”几乎没有了

  “从早上到现在,跑到10公里以上的情况根本都没有,大部分只是很短的路程。”银建出租汽车公司的闫师傅说,从上午9点开始拉活儿,最远的活儿也只是从中关村到明光村,稍微远一点的活儿根本就没有拉到。

  “1.6元的时候,虽然不是很频繁地拉远活,但每天至少都会有。今天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基本上全都是5~8公里左右,也就是15元左右的车费。”

  另一名祥龙出租车公司司机赵师傅认为,在没调价前,人们偶尔打车跑远程,心理上还能接受得了。“因为价钱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大家都认同了。但突然涨到两块钱,大家一时还接受不了,因为这意味着跑10公里要多出好几元钱哪!”赵师傅说,“这种乘客的短途打车行为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的哥手记

  调价不如发“油补”实在

  20日是调价第一天,温师傅拉到230多元,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但“还是以前拿油补实在些”。

  温师傅是20日早上最早一批换上“每公里2元”的价签的司机。在总结20日上午拉活儿的情况时,他给出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差”的结论。

  第一天比平时多拉30元

  “举行调价听证会后,我心里就一直不踏实。当时想,要是调价后,拉不上活儿的话,我就准备把车退掉,另外找份工作干。”祥龙出租汽车公司的温师傅告诉记者。

  温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元/公里时,他每天的收入大约在200元左右,而调价成2元/公里后,第一天他拉了230多元。“今天算是我运气好了,涨价第一天人们还是很正常地打我的车,发现是2元/公里时也没有表示拒绝乘坐。”

  调价后专跑白领聚集区

  “今天上路,我就一直在几个闹市区转悠,希望能拉到活儿。”温师傅告诉记者,因为担心提价引起很多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他将车开到国贸、燕莎附近去拉活儿。“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一些白领,所以拉活儿容易一些。”温师傅解释道,调价后,打车的群体可能会产生变化,大部分市民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去打车,因此只能到白领们经常出入的地点去趴活儿。

  记者在各个城区走访发现,很多换了新价签的出租车大部分都集中在CBD地区和使馆区附近,其他地点根本都很少见到提价出租车的身影。据银建出租汽车公司的闫师傅说,换价签第一天,他们心里根本都没有底,只能选择一些好拉活儿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方趴活儿。

  还是领“油补”更合算

  “没有调价前我们每个月都享受政府和公司的525元的油补,现在换价签了,油补没了。虽然跟以前相比,跑同样的路段我们现在会多收入点,但实际上收入还是比不上以前。”温师傅解释说,调价前,跑10公里公司会补贴1升油钱,也就是4.65元。而调价后油补没有了,每跑10公里虽然能多收入3元-4元钱,但还没有以前的油补多。“而且想多拉活儿是要靠些运气的,有一定风险,还是以前拿油补实在些。”

  京小出租汽车公司的王师傅表示,今天上午拉活儿的情况虽然跟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他们的收入像温师傅所说,还是少了一部分。

  市民观点

  黑车可别跟着涨价

  “出租车价钱涨了,这也意味着每天我都要多花10块钱打车回家。”住在天通西苑的崔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西二旗上班,每天晚上将近11点才能回家。“因为已经没有了城铁,我只能打车回家,原来每天30多元钱,但涨价后我不敢打了,估计每天得多花十多块,太贵了。”

  崔先生准备每天下班后打黑车回家。“我虽然很反对黑车的存在,太不安全,但现在我只能选择它。希望黑车千万不要涨价了。”——

天通苑居民崔先生

  每公里2元能接受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2元/公里还能让人接受。”刚从一辆2元/公里的出租车走出来的田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田先生目前就职于一家公司,属于管理层人员。他表示,这次出租车调价跟北京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大家收入都提高了,而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还是维持在原水平上,不是很公平。我觉得这次提价很合理,属于正常现象。”

  ——马先生公司白领

  只好选择自己买车

  “本来我不打算买车的,因为养车太麻烦。不过现在看来我不得不买车了。”市民祁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需要经常打车,以前每天要花100多元,涨价后,这笔费用将增加30元-40元。“虽然每公里只提高了4毛钱,但由于打车很多,所以我肯定就吃不消了。”

  “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自己买车呢。”祁先生说,他准备近期报考驾校,先从学车开始,然后再为自己购置车辆。——祁先生

  本报记者刘伟向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