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胜过燕鲍翅 流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17:49 经济观察报 | |||||||||
绮色佳 线条冰冷简约的白房子,门口没有任何标识(第一次来的人总会为找不到地方抓狂)。一推门,仅有的一桌正吃得热闹的客人齐齐抬头看过来——有点像闯进了别人家。 醉枣、卤鸭、笋干烧肉、香菜芋泥、炸藕盒、春笋咸肉汤……全是金华家常菜,师
醉枣煮得快要化了,冰凉清甜,只是酒味欠了点;卤鸭入口先甜后辣,肉质紧实,令人难忘;笋干烧肉是黑乎乎烂糊糊一盘,很入味下饭;藕盒表面略焦,炸过了头失了卖相,但馅心不失清鲜美味;春笋咸肉汤汤清笋甜,令人惊艳;只有香菜芋泥比较平淡…… 像这样抱平常心吃家常菜,就可以忽略厨师的小小失手——家人做菜也难免失手的,或菜式的少少平淡——平淡正是住家菜有别于餐馆菜的特点嘛。 外食越多的人,越能体会“去哪儿”这种餐厅的难能可贵。或者说,只有外食多了的人,才能明白艾未未设计这种餐厅的用意。你知道绝大多数餐厅是在另一个轨道上的,为了与住家菜彻底地、遥遥地拉开距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疯狂追逐新奇的味道和卖相,菜单菜名必然经过精心的装饰。相应地,食客也满怀着猎奇之心,四处尝鲜,喜新厌旧,少有餐厅能真正留住他们的心和胃的。 久而久之,对味觉和消化力其实都是沉重的负担。对城中新开餐厅、时髦餐厅一一品鉴了一圈,该赞的赞该骂的骂了之后,有一天忽然醒觉,在无论多么花团锦簇的餐厅吃饭,都没有在家里平平淡淡吃得舒服。于是好像患上餐厅厌倦/恐惧/冷淡症,一到吃饭时间就苦恼万分,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去哪儿吃好。坐在再好的餐馆里,都有点恹恹地,打不起十分精神。 我也是众多盲目的外食者之一,有时一顿饭就吃掉一条裙子或半双鞋的钱。近来有点怕回家吃饭了,因为无论事先怎么提醒/警告自己,每次还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比任何外食的时候胃口都好。我那不擅烹饪,煮来煮去都是那几样的妈妈很想不通,她的手艺真的比外面那些著名餐馆还棒吗? 住家菜和餐馆菜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住家菜天天吃也不会腻,但是餐馆菜,即使有我至爱的如那家小馆的皇坛子,福楼的鹅肝批,桥场饭屋的金枪鱼蛤蜊卷,LE CAF IGOSSO的鳄梨金枪鱼沙拉,THE NIRO的白雪芝士蛋糕,不要说天天吃,一周多去两次都嫌絮叨了。 有个朋友生意上的应酬多,天天陪客户吃燕鲍翅,屡屡抱怨他最想吃的不过是一碗白粥配潮州橄榄菜。听上去晒命吧?不幸却是真话。 最具破坏性和杀伤力的,其实是外食的日常化和仪式感的丧失。如法国人的传统,作为日日住家菜的调剂和安慰,一周一次穿戴整齐出去餐馆吃顿好饭,星期天的BRUNCH,当然是享受。然而以外食打发一日三餐,其实是生活粗糙马虎、缺乏节制的表现——难怪几个单身的朋友都在考虑请个做饭阿姨了。只是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又不能保证天天回家吃饭,老是做好了倒掉也怪作孽,真是头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