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洋酒监管处于真空 酒价深陷暴利怪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5:03 中国消费网

  来自广州海关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葡萄酒进口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口岸进口量增长近九成。进口平均价格为2.5美元/升,下降12.7%.而其他各地的海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

  今年进口葡萄酒价格倒挂现象越来越明显。到岸价为2.5美元/升,而市场售价少则人民币百元,多则一千多元,终端价格居高不下。

  洋葡萄酒是否存在虚高现象?到底是谁在层层加价?谁为高额“渠道费用”埋单?随着洋酒今年消费热潮,带来洋酒背后的暴利怪圈也引人关注。

  渠道加价过高 洋酒价格混乱

  代理了11个品牌的代理商中酒国际贸易中心总经理钟德生道出了2.5美元进口葡萄酒身价涨至数百元的背后原因。

  首先是关税成本关。目前,葡萄酒关税虽然在降,但关税效应仍存在。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但本身关税仍然不低。

  其次渠道环节导致价格翻番。目前洋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模式都是以代理商为主,通常从总代理到终端,价格最起码翻一番。总代理一般加价20%-30%,而分销商在此基础上还会加价20%-30%,到了酒店,夜场等终端环节,最起码加价20%-30%,多则翻一倍,200元一瓶酒,卖给消费者时可能已到了400元一瓶了。

  对此意大利葡萄酒网主编姜大力也指出渠道费用过高。其认为:“经销商实际上获利不多,大量利润都被商场酒店等渠道拿走。在超市里卖70元-80元/瓶的酒到酒楼就要卖到400元-500元/瓶。进五星级酒店则要收取高额进店费;仅一个单品葡萄酒的进场费就要几千元,如果要买断的话则要20万至30万元。

  国内最大的洋葡萄酒代理商ASC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般会选择酒店、咖啡厅,在零售上选择商场超市,而对于国内中餐厅一般不会进入,原因是费用太高。

  因此,整个洋酒在中国的价格实际上是非常混乱的。在国外三四美元1瓶的洋酒,到国内卖到120元-160元1瓶。五六美元的售价在200元以上。更有甚者则将假酒掺卖其中。同时钟德生认为,洋酒繁荣背后,很可能会有一个波动。现在低质高价酒比例非常大,消费者对洋酒信任度并不高。

  酒庄酒年份酒无法界定

  “实际上中国消费环境很不成熟,人们对于洋酒等级、年份、基准口感等基本常识,认识都很模糊”,新天葡萄酒销售总经理金炜认为,国人消费洋酒时有种崇洋心理,洋酒所用的年份、酒庄等概念,更是助长了洋酒价格居高。

  国际惯例规定,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应该是葡萄出产的年份,只有用当年的葡萄榨取的葡萄汁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才能标称为当年的葡萄酒,好年份的酒价格一般都大大高于普通年份的葡萄酒,有的甚至高出几倍。

  但目前国内酒类行业并没有权威机构对酒类的年份进行严格追踪,所标注的年份事实上都没有办法去检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杨强表示,由于费用昂贵,目前国家仍没有葡萄酒年份的检测设备,根据专家品尝的方法认定葡萄酒年份也并不准确,质量检测部门只能依据厂家的生产配方、台账、生产数量对葡萄酒年份进行相关判断。

  因此,年份酒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厂家自律。

  由于标准缺失,部分企业在年份标注上大打擦边球,检查时辩称标注年份是“当年开发的酒”、“葡萄种植的年份”,或者标注年份的酒量只占到很少部分。

  洋酒处于监管真空

  今年,白酒巨头五粮液斥巨资进军葡萄酒,所售卖的正是欧州原酒的概念。国内葡萄酒巨头张裕则宣布携手全球第五大烈酒商意迩瓦公司全面代理洋酒葡萄酒进口。同时,法国、意大利等葡萄酒商纷纷加大在华销售力度,先后有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等知名企业登陆中国。

  新天葡萄酒销售总经理金炜认为,企业看好洋酒市场的原因,除利益方面外更重要的是,洋酒并没融入国内认监委到行业协会内。

  他举例,正在进行的葡萄酒A级认证,洋酒就不在评选范围内,这种质量分级在国外是消费者选购时一个常用标准,世界上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对葡萄酒产品实行分级管理方法,而在国内选洋酒,却没有标准。

  对此,主持葡萄酒A级认证工作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表示,也曾考虑将洋酒纳入认证体系,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认证要求,认证标准中有对葡萄酒基地考核与评价,而要对洋酒的生产环境、设备等进行考核,从人力、物力与财力上,都费用巨大,故最后放弃了对洋酒的认证。

  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制定葡萄酒新国标。新国标增加了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产地葡萄酒的定义,并严格规定了葡萄酒原料、原产地、生产年份、品种等内容。

  但金炜认为,对于洋酒监管实际上并不乐观。很多洋酒实际上可能并非来自原产地,几经转手,最后可能只是在标签上标明产地,真假难辨。而海关在进口检查中,也没确切办法查明其真实产地、年份等。(编辑:盛秀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