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牙防组事件再起风波 牙膏协会嚼字暗争认证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小莹 发自上海

  牙防组事件再起风波,此次争议的核心是,口腔用品认证办法的管理对象应该是“保健”品还是“护理”品。

  本报独家获悉,4月24日,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原牙膏工业协会,下称“
牙膏协会”)以书面形式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认监委”)递交了一份文件,称如果把牙膏纳入认证,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文件陈述了数条理由,诸如牙膏企业的每个产品都必须认证将会影响到生产和销售的效率等等。

  文件还称,即便必须认证,也应该是认证“口腔护理”用品,而不是“口腔保健”用品。

  4月13日,认监委发布了《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自发布之日以来,围绕这两个词的拉锯始终没有停止。而在意见征求期过后,

卫生部法规司将根据程序将这个办法发布成为部颁标准。

  “如不采用‘保健’,而采用‘护理’,那么办法将失去意义。”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童渝于昨日向认监委提交了一份针锋相对的建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牙膏协会如此激烈反对的原因是,一旦“保健”认证推行,将会由具备专业团队的相关单位来担当。而牙膏协会属于原轻工系统,缺乏这些资源。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护理’一词,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认证权纳入自己的管理范畴。”

  相对于强调牙膏功能性的“保健”,“护理”一词在字面的意义更倾向于清洁。前者的主管部门是卫生部门,后者则是牙膏协会。

  有消息人士称,现在已有数百家单位开始申请成为合法的牙膏认证机构。

  “最后的认证机构已经基本成型。”有关人士透露说,这个即将浮出水面的机构与卫生系统下属的全国牙防组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在此之前的牙防组事件中,没有认证资格的全国牙防组违规认证十多年,被北京律师李纲告上法庭。此后,认监委紧急启动认证程序,目前最后的用词尚不明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